杨颖:与师生家长一起成长
杨颖在给学生们上课。
6年前,杨颖调任滕州市北辛街道北关小学校长。到任后,他对两件事感到发愁:一是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二是家校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谐的家校关系才能助力学生学习成长。
究竟该怎样改变这一现状,找到优化教育教学的切入点和实施路径,从而提高学校的社会满意度呢?
经过大量调研和反复论证,杨颖决定把以感恩为主题的毕业典礼作为破冰之旅,提出“生活化写作”的命题,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师生如实地记录生活,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兴趣,让学习回归真实生活,让学习在生活中真实发生。
“让日常小事有意义,是教育;让有意义的事有意思,是最好的教育。引导学生发现一草一木的美好,是教育;让一草一木更美好,是最好的教育。”杨颖介绍说,教师们经过不断探索,逐渐生成了学校课程“生活化写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杨颖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找到学生心田最柔软的地方,在那里种上感恩、善良、自信、诚实、好学、善思、合作、专注、创新的种子,让它们生根、发芽……
线上线下同步学习,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6年来,杨颖一直在研究这一课题。
经过实践,他发现,学生学习从本质上都是自学习、自教、自成长,而“生活化写作”从写入手,不仅可以让学生说实话、写真事,而且能让他们更好地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个过程中,反而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门槛,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为带动学生和教师写作,2017年3月14日,杨颖以“生活化写作”为网名, 在1+1教育网上注册了博客。目前,访问人次高达24万多,发表原创文章897篇,共计200余万字。
一时间,这一做法吸引了北关小学很多教师、学生和家长跟着注册,甚至吸引了省内外的一些教学名师,形成了“北关小学生活化写作团队”。大家忙着阅读、发表、评论,成为1+1教育网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天凌晨四五点钟,杨颖就早早起床。他不仅写作,还阅读教师日志,撰写评论。同时,他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外出应酬几乎没有了,单位和家庭成了他的“两点一线”,观察思考、记录心得、浏览日志、回复评论成为他的日常工作。
2018年11月8日,杨颖在滕州市教育局主办的滕州教育云平台上注册了“杨颖的空间”。不到两年时间,总访问量已达37万人次。作为杨颖和教师、学生、家长频繁交流的另一个平台,这个空间是家校共享的,目前成为家校学习交流的主阵地。
打开主页,记者看到:文章816篇,资源144个,照片33幅。通过转发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文章,仅“阅读心得”就有639篇,里面也做了不少点评,其余的文章都是原创。
线上交流的这些文章,都来自线下的北关小学“智慧父母大课堂”。“智慧父母大课堂”由杨颖担任首席导师,杨界山等3位青年教师担任导师。其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阅读和思考、观察和探究、实践和体验,并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北关小学,每周四都要组织一次社团课,家长和学生一起上课。作为学校完全自主研发的校本课程,既有阅读指导课和展评课,又有观察指导课和展评课,还有研学指导课和展评课。这样,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无论校内还是校外,都是学习的场所。从校内的一草一木,再到滕州地方文化——墨子和鲁班的传说等,都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通过1+1教育网和滕州教育云平台,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发表文章并参与评论;通过北关小学教师家长微信交流群,他们可以介绍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感悟。这样一来,手机、电脑变成了教师、家长和学生学习研究的工具。
仅以1+1教育网为例,短短一年,吕红英老师就写了135篇日记。学生和家长也不甘落后:王思涵172篇,王思涵的妈妈307篇,孙桂萍的妈妈808篇……
“写,让我扩大了视角来审视自己,认识真实的自己,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王思涵的妈妈这样诠释“写”的意义。
一边写作一边交流,让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可视化,让深奥的教育理论变得容易理解,让每位教师和家长都变得真实、可爱。
与此同时,写作还带动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思考,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主动查阅和检索资料,积累学习素材。通过网络平台,家长、学生和教师实现了多向互动,促进了阅读、观察、思考、体验同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成果展示交替进行、自然发生,优化了学生的系统思维。
“走心”的课程和评价让教育更温情
“智慧父母大课堂”引领下的生活化写作,也带动了家长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近年来,王思涵和妈妈创造性地开展了“跟着课本去旅行”“2019遇见美好”“亲子书信”“个人札记”等学习活动,并各自形成了《我的成长之旅》学习成果集、《与孩子一同成长》阅读写作集。
5月11日,学校举办了生活化课程成果博览会。会上,当母女俩的《我的成长之旅》和《与孩子一同成长》展出后,家长们被震撼了。她们的成果不仅使家长们看见了学校生活化课程充实而美丽的过往,而且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
“到目前为止,我数次泪流满面,深感自责和内疚。比起其他家长来,我为孩子做得真是太少了。”活动结束后,一位家长在给邵老师发的微信中说道,“或许您不相信,此刻,输入这些心里话的时候,我眼含泪水。回去后,我一定在孩子的学习道路上好好陪伴他、帮助他。”
坚持在校园里巡视和听课,边看边听、记录思考,是杨颖每天的“必修课”。
“每隔一段时间,杨颖都会提出一些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建议。”副校长王浩说,“有时,他还会用写文章的方式向我们推荐一些老师的感人事迹。如《好老师不应该只是奉献——我为什么推荐马秀艳老师》《可敬的张老师 ——由张凤莲老师退休谈起》《令人感动的北关小学最美教师团队》《精神的力量——我为什么推荐六年级和广场舞两个教师团队》等。”
杨颖在给学生们上观察指导课。
每逢节日、纪念日,杨颖还用写小诗的方式向教师拜年,表示慰问。
“王者为上,延德巍峨,阁老何在?寿比松鹤。”在老教师王延阁生日那天,杨颖用嵌入教师姓名的诗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赞赏,向爱岗敬业的教师致敬。
为便于教师成长,杨颖与身边一批志同道合的教师共同成立了一个教师自组织“良师部落”。
在这里,杨颖带领大家一起阅读、研究、写作、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教育智慧。同时,杨颖用一篇篇文章记录教师们的学习热情,表达对教师们的敬意。
“用实际行动引领老师们读书、写作,主动发现生活的美好和工作的意义。”杨颖说,这一方式已成习惯,并深得人心。
在指导学生写作上,杨颖也亲力亲为。他探索了“三指导”方法,即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写后指导。
“写前指导”是指给学生布置去玩、去活动、去参与、去观察的任务,只是安排学生做什么事、怎么做,不提写作的事;“写中指导”是领着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启发学生看到了什么、这个东西像什么、想到了什么等;“写后指导”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感觉、心情、主题,去回顾事情的先后顺序和做事的方式,重点突出地描述出来。
“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愿
写、不会写的问题。”五年级语文教师常家美说,“学生不愿写、不会写的根源是无东西可写,无情感可抒。按照杨校长给出的‘三指导’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生活的习惯,使其尽快形成正确体验和辩证思维,恰当发表观点和见解。”
把握教育真谛,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
真实的写作,其价值就是记录生活,发现生活的意义,品味教育的真谛,进而感悟生命的价值。
“阅读和写作应该成为生活方式。
它们一旦成为生活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改变一个人的生命样态。”杨颖说,这个过程,就是成长。
日常生活中,杨颖特别注意捕捉教育契机,适时抓住活动中的关键事件,引导学生要么通过写作,要么通过“叶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限花”与“献花”,是发生在去年9月10日的故事。教师节那天,北关小学向家长们发出倡议,不允许学生给教师买各种礼品。但是,学校为了向50岁以上的老教师表示敬意,给他们每人送上一束鲜花。
年过半百的杨颖当然收到了鲜花。然而,他却召集六年级的几名学生把鲜花转献给了保安徐师傅。
第二天,学生邵敬耕写出了题为“情系北关,爱满天下”的文章。他在文中写道:“我当时献上的不仅仅是一束鲜花,还有杨校长对徐爷爷的尊敬、感谢和关怀。”
“杨校长让我们给徐爷爷献花,让
我们懂得了自己的好东西也可以分享,还让我们懂得了感恩。通过这次献花,我知道了在给予别人的时候,自己是快乐的。”学生王思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要在爱中成长,再把爱传递出去!”
在欣赏学生的习作后,杨颖以“活成值得孩子钦佩的样子”为题写了一篇文章,专门和师生讨论起“限花”与“献花”,并对学生的感悟及时进行表扬与肯定。
这种来自学生所崇拜的人的肯定和鼓励,会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加油站”。
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段令他们终生难忘的经历。献花仪式绝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感谢与关爱。今后,他们也要像杨校长一样,用实际行动去爱身边的每个人。
作为北关小学的精品课程之一,叶贴画是杨颖重点打造“生活化写作”的另一种呈现形式。叶贴画融观察、手工、读书、写作、研究性学习为一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构思贴画主题和作品风格,并根据纹理、颜色、形状、大小等选择树叶,把普通的树叶做成图文并茂的创意叶贴画。
“小小的叶贴画蕴藏着大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规划能力、合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杨颖说,在制作叶贴画的过程中,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雅情趣被激发出来了,他们的思维品质、环保意识、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提升。
六一儿童节,五年级学生张凯露送给杨颖一幅题为“有文有画有故事”的叶贴画。这幅作品构图大方、设计精美、创意绝妙,其中的两个大字“和合”是学校文化的灵魂。画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杨颖,一个是作者张凯露。这幅画选用了10片不同颜色的枫叶,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了很多文字,记录了杨颖带领学生上研学课的故事。
在治校方略上,杨颖从来没有说过豪言壮语,“读书养正,立己达人”是他提得最多的一句古语。“少教多育,自化贤圣”是杨颖一直坚守的教育理念。
杨颖的信仰和追求是什么?我们从他的《自省铭》中可以窥见一斑:“预则立,立己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每天读书,写作,思考,实践。敬业乐群,卓尔不群,和为贵,和而不同。当小学生,做真教育。”
他说:“我所做的这一切,不为改变什么。教育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事情,我只是让这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