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德育从“写”开始 孩子,我不想伤害你 图片新闻 家校共育——路漫漫其修远兮

第4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4
【教育随笔】

家校共育——路漫漫其修远兮

□ 陈桂珍

每天下午放学,总有几名家长不能按时来接孩子。寒冬腊月,寒风“呼呼”刮着,看孩子们瑟缩着身子,我既心疼又无奈,只好更紧地握住他们冰凉的小手。

王涵的爸爸几乎天天都来得很晚。有时等半个多小时,他才骑着自行车匆匆赶来。每次都是在马路对面,一条腿支在地上,一条腿跨在自行车上,等孩子跑过去,驮上孩子骑车就走,从来没有对我表示过感谢,哪怕是朝我微微点一下头都没有。

王涵的学习习惯很不好,上课经常做小动作、说话、“骚扰”其他小朋友。每次被我提醒后,依然我行我素,有时还有抵触情绪。为取得家长的支持,共同教育孩子,我在QQ上给她的爸爸留言:

“涵涵是个非常开朗、活泼的孩子。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您的配合,恳请您在家里对孩子多提醒、多督促。”

第二天一早,我收到回复:

“谢谢老师!孩子有毛病不是她的

错,我们会尽力配合老师!”

王涵患有弱视、斜视,说话口齿不清。教师们对生理有缺陷的孩子通常要多偏爱一些,极少有教师会歧视孩子。不过,孩子越是有问题、有缺陷,家长越敏感。他们的戒备心理很强,通常不仅不能正确对待孩子存在的问题,反而容易拿孩子身体的缺陷说事儿。我了解王涵爸爸的心理,耐心地回复他:

“孩子很好,尤其令我欣慰的是她很乐观、很阳光。父母帮助孩子正视学习上的不足,引导她、帮助她,让她更优秀,才是真正爱孩子。”

半天没动静,过了好久,王涵的爸爸才回复:

“谢谢陈老师,我知道了。”

这件事印证了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家长普遍对孩子纵容、溺爱,生怕他们在外面受委屈,所以不能正视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方面,如果家长和教师不能达成一致,即使孩子成绩提高了,在性格形成、品格养成方面依然会不理想。

接下来,又连续发生了几件事。

有一名学生的家庭作业连续两天没完成,我仔细询问了一下,确定其家里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便打电话给其家长。家长找了一大堆借口,说她每天都会督促孩子的学习,这次孩子没完成作业,是因为她让孩子复习了其他内容。经过反复沟通,家长最终还是不肯承认孩子有过错,不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为什么有些孩子经常不完成作业、不诚实、爱撒谎?由此可见,根本原因还是在家长身上。

班里有一名男生经常打架,脾气非常暴躁。一次,他用脚踹了一名女同学的肚子。我批评他时,他很不服气,昂着头大声吼道:“我妈妈说了,谁打我,我就打谁!”他嚣张的样子,让孩子们纷纷侧目。我和他谈话时,女同学都绕着走,脸上流露出害怕的神情。

我打电话和家长沟通,他的妈妈一听就急了,说:“老师,不可能!我的孩子在家一向很听话的,什么事都是他让着姐姐,很懂事。”

我说:“孩子在家脾气怎样?是不是爱发脾气?”家长又否定了,反复说着自己孩子的好。不得已,我只好说:“下午您接孩子放学时,咱们当面沟通一下吧!”

刚放下电话,就有学生哭着跑到办公室来,后边接着涌进了一大群。又是那个男孩打人了。想想他妈妈的话,我不相信一个孩子会有这样大的反差。在外面动不动就打人,在家懂礼谦让,这怎么可能呢?

避开打架的事情不谈,我细细地询问了他在家的情况。原来,这孩子的父母是做窗帘生意的,一天到晚守在店里。工作忙碌劳累,对孩子的管理比较粗放。通常不会和孩子交流,孩子的行为一旦有差池,就拳脚相加。在这样的高压管理下,孩子哪敢有脾气?哪敢不谦让呢?可是,不问青红皂白就经常被暴打一顿的压抑埋在了孩子心底,家长惯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孩子,再加上家长生怕孩子吃亏,“谁打你,你就打谁”思想的灌输,他在学校不打人才怪呢!找准问题的症结,我准备开诚布公地和其家长谈一谈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不解决根本症结,我们在学校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那天下午,男孩的母亲没有来,上午打电话时气势还很盛,下午就以生病为由让孩子的父亲到学校来和我交流。虽然家长承认了对孩子关心不够,也表示以后尽量不再动辄打骂孩子,但看得出他对自己孩子打人的事情仍不以为然。当天晚上,他给我发信息:

“陈老师,被打的孩子是我邻居的小孩,我刚刚问过了,打他的还有别的孩子,不光我的孩子。”

不仅没有认识到错误,还要推卸责任。家长的表现让我很失望,也很痛心。这样的父母,怎能教出懂宽容、敢担当的孩子呢?

我尽量心平气和地回复:

“您好!您说的情况我了解过了。无论哪个孩子打人,都是不对的。别的孩子犯错,他们的家长也会负起管理、教育的责任。现在的关键是您要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正确引导他。孩子有许多优点,如果能够管住自己的手脚,学会控制情绪,一定会非常优秀。”

家长回复了4个字:“谢谢老师。”

隔着手机屏幕,我依然能感受到他不情不愿的敌对情绪。

曾经有人说,医生和教师都属于高危职业,因为都要与人打交道。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最复杂,风险最大。事实正是如此。一人难称百人心。尽管我平时很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维护家长的尊严,除了表扬,我从不在群里发布对孩子们批评的信息,但是严格管理还是招致了个别家长的不满。

有的家长悄悄告诉我,原班主任带班时,有的家长意见很大,嫌纪律松散,孩子们都学坏了;现在纪律好转了,他们又嫌我对孩子约束太多,不自由。其实,这就是现在很多家长的心态,总是希望鱼与熊掌兼得,既希望孩子学习好,又不希望孩子吃苦;既希望孩子在一个秩序良好的班级生活,又不希望孩子受约束。“放大镜”只用来看别人家的孩子,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吃亏就好。

与家长的沟通遇到了瓶颈——他们表面认可我对孩子的教育,内心并不服气。“谁家孩子没问题?谁不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树大自然直!”他们理直气壮地这样认为。树大真的自然直吗?错误和错误的性质不同,撒谎成性,经常欺凌、侵犯他人的孩子,如果不加以严格管教,将来一定成不了知礼守法、温和贤良的谦谦君子。

学业和品行真正优秀的学生必定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单纯的学校教育也许能够让孩子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但是让孩子成为懂得合作与谦让、遵守社会公德、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人需要家庭环境的熏陶、家长的配合。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孩子平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毛病,往往会发展成品行上的大缺陷。育人先育心,心正,则根正苗红。教育孩子要有前瞻的眼光、良好的心态,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才能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家校合作,家校共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决定了他的格局和发展;对教育的认知,决定了他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家长和教师,本应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共同为培养孩子这一目标努力。但教育观念的不同,让许多家长站到了教师及学校教育的对立面。

那么,怎样才能转变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呢?怎样让科学的教育观念走进家庭,深入家长的内心,真正“为每个孩子打造适合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家庭环境”呢?我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在孩子入学之初,以及在孩子成长的某些重要阶段,有针对性地、切实有效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告诉他们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家长;怎样科学地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在社会上生存、立足;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唯有用最大限度的耐心、爱心,无限地包容、教育孩子,疏导家长,才能使他们能够与教师的教导、学校的教育同频共振。

“路漫漫其修远兮”,撼山易,撼人心难。和谐有效的家校共育注定是个漫长的过程,但为人师的良知、肩负的职责让我们别无选择。没有良好的家校合作,就不会有理想的教育,而实现理想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成才,是每位教师心中最美的愿景。

《陪伴你一程 温暖你一生》(6)

作者介绍:

陈桂珍,中学高级教师,市特级教师,山东省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山东省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山东省吟诵普查省直采录组成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新锐作文》特约撰稿人,如意盘扣非遗传承人;曾连续多年担任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专家、指导教师;长期工作在小学语文和传统文化教学第一线,专注教育教学研究,有40多篇散文、诗歌、通讯报道、教育教学论文在《读者》《中国教育报》《小学语文》《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等报刊发表;编著有《让孩子着迷的经典唐诗》《让孩子着迷的经典宋词》等书籍。热心公益,在书吧做《走近诗仙李白》等讲座近10场。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