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漫漫人生路 书香伴我行 草木有本心 为有暗香来 用温情诠释人间真善美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教师书架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草木有本心 为有暗香来

——读丁立梅《暗香》有感

□ 张振国

喜欢用音乐“煮”文字,优美的旋律与淡雅的书香常相伴,这就是丁立梅。喜欢她的文字已10多年,她的文字清新、平实、隽永,带着江南特有的灵秀和亮丽,不着痕迹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让我十分喜爱。《暗香》(金城出版社2014年1月第一版)是《丁立梅作品十年精选集》中的一本。

全书分为5辑,由百余篇散文集合而成。不论是写花花草草、四季时令、人物掠影、诱人美食还是风土人情,都在该着墨处尽情挥洒。那些景、那些人、那些物、那些情都娓娓道来,于字里行间倾诉着人间烟火,于细微之处聆听见真情。

对于草木,丁立梅是用“珍爱”的心灵来对待,用“纤细”的爱意来呵护。这样说一点儿也不为过。她认为,所有草木都长着一颗玲珑心,天真无邪,纯洁善良。是啊!当你走进大自然,感受秋日盛开的菊,无论红、黄、白、紫,都是一种圣洁,一种洒脱,一种纯真。没有诗情画意,胜似诗情画意;没有浓妆艳抹,胜过浓妆艳抹。随着时光的流逝,你遗忘的,草木都给你记录着。昔日村庄恍如隔世,归乡游子找不到曾经的家,一转身,却望见从前的那棵老槐树。它站成了坐标,能让游子永远都不失方向。这不正是草木的执着吗?老槐树执着地记录着你的过往。素面朝天,从不背叛的草木,让游子找到灵魂的归宿。

在丁立梅对四季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出她对四季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感受。在《看春》中,她这样写道:“城里的春天,多半是零碎的,小打小闹的,不过是人家窗台的一盆花,城边河畔的一排柳……”可不是,春天一定要到乡下去!那里才是草木恣意生长的地方。一片片的庄稼,在阡陌里如拔节的绿竹旺盛地生长着。小河潺潺,婉转流淌好似一首悦耳的曲子。草儿嫩绿,乡下才是草儿们的天堂。春风送暖,乡下的孩童睁开蒙眬的睡眼。小窗关不住春闹,他们一跃而起。春天也是一跃而起的吗?作者不禁轻声问自己。“它从沉睡的土地上,从沉睡的河流上,从沉睡的枝头上,从万物沉睡的眉睫上,一跃而起。”是呀!春,在阳光里拔节而长,像极了柳叶上斑驳的光影跳跃……四季中着墨较多的还有秋日。而对于秋日,作者甚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意味。比如,作者说“秋意像蜿蜒爬行的一条小蛇”,仅此一句,已将秋天的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叹为观止。

有人说,丁立梅的文字带着从教者的儒雅气,对此我十分赞同。由于职业的缘故,做教师的丁立梅,不但在教学中对学生循循善诱,而且生活中也做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这在《母亲》一文中可见一斑——母亲作为女人,一辈子竟从未穿过裙子。“我”给母亲买回一条靛蓝的裙子。母亲看裙子的眼神,像初恋女子看情人的眼神……然而,母亲却从来没穿过。问她时,她说:“哪有干活穿裙子的?”见“我”不乐意,母亲就在晚上灯光灿灿时,在一个人的房间里穿上那条裙子,独自华丽。“我”看到这一幕,鼻子一酸,差点落泪。一位不识字的母亲,对识字的人怀有崇敬。贫穷的家境中,母亲尽全力供“我”上学。“我”不但识得这么多字,还能写文章出书,全都是拜母亲所赐。作者对自己极普通又极贤惠的母亲是怀着深深的感恩心的。她只愿“天地长久,母亲长久”。

在乡下长大的丁立梅,对农村怀有独特的情怀。如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被一波一波的城镇化浪潮冲击着。那些土地,那些故去的人、事、物,只能从记忆中搜索。这些都萦绕在丁立梅的心头,让她不忍心搁下。《那些远去的农具》提到的“石磨”“草耙”“碌碡”等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农具,如今都已销声匿迹。多年后,令她挥之不去的,是这样的景象:黄昏,弯弯曲曲的田埂山上,走着几个孩子。他们挎着竹篮,扛着草耙,小小的身子驮着夕阳的影子……

当一名教师容易,当一名既会教书又会写作的教师不容易。丁立梅做到了。通过《暗香》这本散文集,我寻求到了丁立梅“为何能”的答案。她是一个淡泊名利、遵从自己内心的人。假如我们不能像她那样,就好好拜读一下她的这本散文集,让人间草木之情在我们午夜的书桌旁灿烂地绽放吧!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