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叙事 迷恋他人成长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图片新闻 我家的三代教育梦 教育需要换位思考

第5版:教育叙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叙事
05
【教育世家】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 山东省实验中学 王领第

“我就喜欢当老师。教了一辈子书,从来没有厌烦过。”亓爱芸老师笑着对我说。她的脸上虽有浅浅的皱纹,但眉宇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亓爱芸是济南市历城区郭店中学退休教师,今年62岁。谈起自己的职业生涯,她便打开了话匣子。

“我20岁就站上了讲台。那时候,‘文革’刚结束,班里的学生大大小小都有。我把中国历史中的事件、年份、意义列成表格,编成顺口溜;在课堂上讲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当时,农村家庭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哪天农活忙不过来了,就让孩子留在家里打下手。我这个当班主任的,趁中午放学去找家长要学生。那时,学生都是自带午饭,记不清多少次了,我把忘带饭的学生领回家,跟我的女儿一起吃饭。”

亓爱芸在农村中学一干就是35年。她把温暖的关爱和严格的管教相结合,把知识和文明的种子播撒进农村孩子的心田。她像她那一代人一样,敦厚质朴,专注教学,不计报酬,不求回报。她先后获得“历城区郭店镇十佳教师”“历城区百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大女儿樊晓卿研究生毕业后,也当了教师。”说起女儿,亓爱芸脸上难掩自豪之情,“这孩子从小的愿望就是当教师。高考时,志愿报的都是师范类院校。她现在已经是济南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了。”

当然,母女俩执教鞭站讲台,都是追随一位老人。他就是亓爱芸的父亲——亓长乐。

1948年,伴随着解放全中国的隆隆炮声,刚满20岁的亓长乐就任章历县韩家完小校长。他个头不高,面容清秀,又聪明善学,在当地小有名气,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亓先生”,附近三里五乡的孩子大都是他的学生。

“文革”中,亓长乐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几经沉浮,一波三折,终于迎来了新时代。1976年,亓长乐调任历城师范校长。此时,那场浩劫刚刚结束,教育领域百废待兴。亓校长带领同事们励精图治,把学校办成了远近闻名的优质学校。作为一校之长,他每周给全校师生作一场时事报告。历城师范人才辈出,被称作当地的“黄埔军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各级政府、中小学挑起了事业的大梁,时至今日还是历城人津津乐道的教育佳话。

亓校长还有几个习惯:生活特别节俭,一件衣服穿多年——有一次,亓爱芸给父亲买了一件黑呢子外套,没想到父亲大发雷霆,这让她着实委屈;始终关心国家大事——几十年来,一直订阅《参考消息》,收看《新闻联播》;始终淡泊名利——自己的荣誉和奉献很少跟人提起,亓爱芸收拾物品时,才发现他在汶川大地震后多次捐款和交特殊党费的单据;崇尚知识,爱惜人才——对子女和亲朋孩子的教育投资从来不吝啬,他的家族和亲朋的孩子中出了几十名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

亓爱芸日前在手记里写道:“昨日,90岁父亲的一个举动,让我感慨万千。中午,我伺候老人喝了一点水。然后,他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视,将频道调到中央台13频道,看国内外新闻,我就去卧室看报纸。不一会儿,我一抬头,突然发现老人端着杯子站在我面前。原来,他是给我送水来了。自去年以来,父亲的记忆力远不如从前,忘记了好多事,可有两件事他永远忘不了——对祖国的关心,对孩子的关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优良家风的熏陶,让后代们在潜移默化间皆立志于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于是,祖孙三代相继投身于教育,其家庭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师世家”。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