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心烦!”
每周三是学生上交日记、读书笔记,教师集中批改的日子。课间,语文课代表王梦茹拦住我,向我汇报:“孙晓雪的日记和读书笔记什么都没写!我让她写,但是她坚决不写。”
晓雪,一个活泼、聪明、上进的女孩子,在父母望女成凤的期盼中,被家长一厢情愿地转学至县直小学。没想到,过了没几天,她就吵着闹着要回来。不管父母如何劝说、哀求,都无济于事。父母拗不过晓雪,只好答应送她回家乡就读。可是,晓雪的学籍已转入县直小学,要想转回来,只能等下学期开学初了。当时,虽然我没教晓雪,但从教师们的反馈中得知晓雪的学习成绩不错。幸运的是,一年后,我接手晓雪所在的班级,担任语文教师,晓雪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我首先认识的学生。课堂上,她听讲认真,积极发言。也许是晓雪课前积极预习的缘故,她每次回答问题都合情在理。因此,我对晓雪的表扬也渐渐多起来。
新学期,为让学生们的成绩“更上一层楼”,我在学习上抓得更紧更严了。有时,学生在课堂上完不成作业,我就明确要求他们课下抽时间去完成。昨天,学生还没完成课堂上的导学,下课铃声就响了。我随口说道:“下节课,你们再做几分钟,然后就讲!”第二节课,他们做了7分钟后,我便开始讲解,并命令没做完的学生站起来。在没完成的几名学生中,居然有晓雪。她反问道:“老师,您不是说留10分钟吗?”我告诉她:“我说的就是7分钟。”讲完导学后,我想:也许我在这个班留的是10分钟,在另一个班留的是7分钟。我赶紧走到晓雪面前,对她说“对不起,也许老师真的记错了”,并示意她坐下。
现在,晓雪居然公开以不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的方式与我作对了!我猛然意识到自己确实太过分了。我把晓雪请到楼道里,询问缘由。刚开始,晓雪一直缄口不言。在我再三追问下,她终于开口说:“老师,我很烦!”我听到这句话后感到非常震惊,并猛然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种种不足。将心比心,我又何尝不是经常心烦?
新学期开学后,工作上的琐事繁杂,再加上我的性格使然,抑郁、无助曾把我推到崩溃的边缘。于是,我内疚地望着晓雪说:“老师理解你。晓雪,你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好学生。你能说说心烦的原因吗?”我想减轻晓雪的心理压力,让她一吐为快。晓雪的话更让我愧疚不已。她说:“课代表在学习进度上赶得太快了,我跟不上,就心烦。”其实,这何尝不是我的所作所为?晓雪没有直说,只不过是为了保全我的面子。我急忙给晓雪解释原因,并保证一定调整教学方案,尽可能地在教学中分类施教。与晓雪的交谈结束后,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揠苗助长,违反了教育教学规律。幸好,在和风细雨式的交流中,我与晓雪那焦灼的心灵都得到了滋润。
几天后的一个课间,当晓雪在楼道里向我问好时,我特意问:“晓雪,还心烦吗?”看到晓雪脸上露出了笑容,我感到无比欣慰。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意或无意地伤害了学生。为师者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深刻反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保护好学生稚嫩的心灵。教师只有“润物细无声”,才能和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
(作者单位:齐河县潘店镇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