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燃情岁月里的热切讴歌 乡情在课程生长中流淌 教师书架 一生为教育奔走 心系家国天下 常留书香在指尖

第8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8

乡情在课程生长中流淌

——读《童眼看泉城》

□ 赵志坚 李文文

有一座老城,她有一口趵突泉,她还有一座千佛山;有一座老城,她有一面大明湖,她还有一汪五龙潭。

有一座老城,她抱着缤纷的芙蓉街,变出了酥脆的油旋儿;有一座老城,她牵着奇妙的宽厚里,育出了婉约的李清照。

她,就是风景秀美、温柔包容的济南!

在这座老城里生长、生活的人很多,却鲜少有人能真切地说出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人们每日在城中穿梭,却忘了低头看一看身旁汩汩流动的泉水,抬眼望一望远处巍然屹立的山峰。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只知尽情玩闹,并不知道自己生长的这座老城有多少偷偷藏起来的“秘密”。从小生活在济南的韩爱民不愿看到这种景象,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她不断学习、努力拼搏,投身于教育行业,以建设家乡,回报家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知道家国情怀和人格修养教育的重要意义,但在新时代,如何创新教育方式,让学生不仅“入耳入脑”,更能“入心入情”,才是更需要思考的。

只有将故乡的情、故乡的景作为课程资源,让学生享受故乡的美,回味故乡的情,才是最具体、最生动的教育。读完韩爱民主编的乡土课程教材《童眼看泉城》(济南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笔者欣喜地发现,乡情就在我们身边。韩爱民团队秉承“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立足本域和本土资源,以家国情怀培育为目的,通过建构由“泉”“城”“人”“文”版块组成的“童趣泉城”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凸显“玩”和“趣”的生活元素,引领小学生“行走泉城、品读家乡、植根文化”,使得拥有45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济南老城成为他们“活”的教材和课程,实现了真正的“小校园、大教育”,引领学生从校园生活走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舞台。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认识和感受这座老城的历史古迹、人文精神、文化积淀等,体验泉城之美,领略泉城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身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审美价值、道德情操乃至家国情怀都得以生动的塑造。

随书而走,我们仿佛看到护城河畔柳枝随着微风摇曳起舞,百花洲里锦鲤一跃而起,大明湖旁童心未泯的老人和孩子们一起玩滑梯,鹊华桥上几个孩子一步一步丈量桥身,芙蓉街上戴着红领巾的学生志愿者大方讲解,秋柳园中一群“小黄帽”摇头晃脑地朗诵诗歌……当然,我们更看到了老师们意见分歧的“吐槽大会”、初次体验时老师们对安全问题的心惊胆战、班主任拿到研学主题时的抓耳挠腮……书中对课程遭遇的困境毫不隐瞒,这种“入心入情”的教育并不是只有美丽的风景和快乐的游戏,更有不可避免的艰难与阻力。课程经历的所有波折都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幸而,所有汗水与泪水都是值得的。孩子们手绘的泉城景物惟妙惟肖;师生集体制作的纸艺微缩景观令人啧啧称赞;大家还把这次难忘的体验写成了文章,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跃然纸上……

树有根,才能枝繁叶茂,葱郁参天;草有根,才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花有根,才能经冬历夏,年年花落花开;人有根,才能有生命的源泉和动力,才会在竞争与浮躁的现代社会安身立命,演绎人生的精彩。根是给人生命的家,根是养育人成长的土地,根是融入人血脉的文化。书中记录的所有故事,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下一代“培根”。

泉城美如画,泉水绕人家。学子行泉城,豪情济天下。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