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艺体教育中心 统管教师包片走教
高密注沟破解偏远小学艺体教育难题
地理位置偏、经济实力弱、人口数量少……对处在三县交界地的高密市注沟农业区来说,艺体教育是个难解的“硬疙瘩”。“如今,这个状况改变了。”注沟小学校长臧程远说。目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全区5所小规模学校的艺术体育教学已步入正轨,艺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高密市注沟农业区是一个新设区,基础教育底子薄,全区仅有1所初中、6所包含村小在内的小学。去年春天,注沟中学加入城区的滨北学校教育集团,撤并了1所只有2名学生的点校,全区就只剩下5所小学。
“尽管区里财政困难,但是区党工委、管委会千方百计筹集资金4000多万元投入教育。现在,注沟中学和注沟小学的校舍楼房化,其余学校的平房也进行了翻盖,学校还配置了音体美活动室。”注沟中心校校长刘君说。
方市小学有100多名学生。去年以来,学校投入15万元增添了电子钢琴、球类、彩绘工具等音体美教学仪器设备。滕家庄小学、刘戈庄小学运动场地改造也已达到省定标准。
基础条件有了保障,艺体教师短缺成为问题的关键。“学校的音体美课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担任。教师不会弹唱就放录音,没法保证教学质量,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才艺特长。”滕家庄小学校长毛金海说。
为解决教师问题,高密市在全面核编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大在编教师招聘力度,另一方面连续4年招聘合同制教师800名,向农村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倾斜、向紧缺学科倾斜。
改革政策给注沟农业区带来了新的转机,先后有12名音体美专业教师被分派到注沟,解决了该区教师不足的难题。“去年,我们结合家长开放日举行了新教师亮相课。音乐、美术专业教师一开课,就吸引了许多家长。有家长说,这么多年第一次看专业教师上课,真的不一样。”方市小学校长侯建华说。
有了新教师,各学校的艺体教学有了底气,下一步就是集中精力抓教学。按照“人尽其才”的原则,高密市注沟农业区积极为艺术体育教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除了常规上课任务,还因地制宜开发新项目,组建了书画、武术、二胡、竖笛、健美操、足球、舞蹈等20多个兴趣小组。每到大课间和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学生快乐地参加各种活动,艺体教师也有了用武之地。“因为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越来越多,新学期开始,我们已经把兴趣小组升级为社团,顺势推开了体育艺术‘2+1’项目,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活动时间,让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臧程远说。
今年,在高密市教体局组织的小学生艺术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中,注沟区4所小学分别进入全市上游水平。其中,滕家庄小学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达53.33%,跃居全市111所小学中的第六名。在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中,方市小学女队获乒乓球团体第一名,注沟小学获羽毛球比赛单打第一名。
眼看艺体教学有了起色,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去年秋天开始,注沟农业区原本就不多的入学人口大幅减少,步入了低谷期。今年,全区5所学校共招生50人,不及5年前的1/6。生源奇缺为学校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艺体教学怎么进行下去?
面对痛点,注沟中心校提前谋划,提出了整合艺术体育教师的方案。今年暑假,全区设立艺体教育中心,按照注沟和方市两个学区,对全区12名艺术体育教师实行统管,包片走教,保障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孙晓雯原先在教学点教音乐。今年,她成为艺体教育中心的教师,负责注沟小学、曹疃教学点2个校区的音乐教学。“成立艺体教育中心和实行走教,有利于把握不同学校的学情,也有利于集中教研和专业成长。”孙晓雯说。
教师走教,实质上就是变“学校人”为“学区人”,实行统一调配教学,接受走教学校的区间管理。为推动改革,注沟区出台激励政策,规定在评优晋职等方面对走教教师适当倾斜,并配备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或给予交通补贴,充分调动艺体教师的积极性。
“一开始,个别校长还有顾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们都很有责任感,这也让我们校长放心了。”侯建华说。
除了走教,全区各学校还自主发掘民间资源,弥补校内力量的不足。例如,聘请多位民间艺人指导学生学习剪纸、泥塑、草编等,组织有特长的家长开设花样面点、插花、葫芦画等兴趣课堂,还设立刘墉清爱堂、五龙河湿地等校外研学旅行基地,拓展艺术体育课程,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新局面。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全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理顺教师管理体制,加快青年教师培养速度;二是开展‘一校一品’特色办学,推动小规模学校内涵发展。”刘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