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物态文化要与核心理念一体建构
任何学校的物态文化建设,都不应该独立于学校文化建设整体架构的框架之外,必须与核心理念融为一体,成为办学主张和追求的重要载体。
首先,物态文化对学校的核心理念具有凝聚功能。物态文化中的标志性建筑、雕塑、景点、校容、校貌等,都是学校核心理念的“解读器”,一定程度上是把核心理念物态化、符号化的外证性表述,是凝固的理念和思想。如清华大学的“清华园”门楼、北京大学的红楼,都是学校核心理念和文化精神的载体,是学校的物质名片。其次,学校物态文化具有核心理念的导向功能。学校物态文化与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活动文化共同构成了内涵丰富的学校整体文化系统。它们共同影响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使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的道路文化建设将古今中外的能工巧匠形成外显物态,倡导以“修技报国、服务社会”为己任的责任教育理念。学校还设立了企业文化展示区,将知名企业的历史沿革、管理理念、企业文化进行物态化展示和推介,目的是将企业文化中“责任”和“忠诚”两个导向性特质与“责任在心”的核心理念相呼应,以求物态文化与核心理念一致,达到教育“化”人的目的。再次,学校物态文化像理念文化一样具有传播功能。校园风物、文化设施、绿化景观等既是校园环境的硬件和基础,又通过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而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同时,这种品格和精神将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影响社会群体,是学校理念文化得以传播的固化载体。
从一定意义上讲,与学校核心理念一体建构的物态文化才称得上纯熟和成功。因此,物态文化对核心理念的诠释和阐述,具有恰当、恰意、恰适和恰切的特征。中职学校物态文化建设应在核心理念的指引下,做到一体规划、一体建设,杜绝随意而为。这是物态文化建设的“恰当”要求。在具体操作中,一是与校园总体规划一致。平阴县职教中心物态文化规划在不破坏校园总体布局和规划的原则上,在地上空间和建筑物的适当空间进行一体设计,无论造景布字还是植树造绿,都强调对核心理念的延伸和拓展,突出校园总体规划的原则和责任理念的特色。二是与校园建筑融为一体。从物态固体的颜色、形状到方位、方向的选择,都试图与已有建筑“粘连”在一起,追求“长”在物态环境中的意境。三是与核心理念的指向一致。在求同中进行延续和伸展,做到物态语言如一、物态色彩如一、物态风格如一,以“意”化人,以“情”感人。恰意的“意”,指突出核心理念的意指和方向。中国古典园林非常讲究意境美,现代社会也公认园林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具有特定的场所精神,而物态元素正是表“情”达“意”的素材。因此,在设计物态文化时,要揣摩和体察核心理念的蕴含和规范,做到“神仪在心、意在笔先”。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物”“意”相融相生的意境。物态文化建设要体现核心理念,更要注重在核心理念指导下的“育人”效应。这是“恰适”之需,能提升人们对核心理念的皈依感和认同感,从而涵养学校精神和人文品格,达到“化”人的效果,最大限度激励人的内在精神特质。学校物态文化建设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相吻合,对核心理念的表述妥帖恰切。这是物态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学校内不同的功能区对物态文化的要求不同,物态文化的建设以及造景等,只有依据各个功能区的定位,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生态资源,才能使之与人的欣赏需求、与对核心理念的阐述释义浑然天成。在景观设计、物质载体以及环境绿化、美化、文化等方面,尊崇自然、和谐、与理念载体统一的境界,是物态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则。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既保留了原有山势和地貌物态,又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质,进行文化景物和景观设计。特别是东山小树林的规划和设计,体现出自然天成的意味,成为师生课后休闲的重要场所。而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清华大学的清华园更是“天人合一”的代表作。这些景观与人的活动和心理需求相映成趣,人入“画卷”,画中有人,做到了人与物态、自然景观等物态文化的“天人合一”。
作为学校核心理念载体的物态文化,是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既要尊重过往被认同的建设内容和风格,又不能拘泥于传统,应紧跟时代变化,凸显创新性的特点,保持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