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我省实施十项重点任务推进乡村教育振兴 德州让教干教师队伍“强”起来 聊城城区初中“民改公”惠泽民生 我省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 全省近60万高考生参加听力考试 省招考院举行高考模拟志愿填报说明会 图片新闻 新闻资讯 山东82个高校协同创新中心6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58.2亿元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德州让教干教师队伍“强”起来

□ 特约通讯员 贾荣耀

2019年12月26日,旨在助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德州市乡村教师联盟成立。成立大会上,一群乡村教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分享他们在乡村一线教学的经验。

时间回拨至2019年8月8日,德州市教育和体育系统大讲堂上,3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当前的教育热点,就新时代教育理念如何转变进行了深度讲解与剖析,台下聆听的近千名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收获满满。此前的4月27日,在各县市区教体局(社管部)局长及相关负责人、各中小学校长及幼儿园园长近千人参加的培训会上,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舆情管理与处置及规范办学行为成为培训重点。

“我们始终将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聚焦在‘人’这一关键因素上。”德州市教体局局长张书鹏介绍说。近年来,德州市通过树立教师为本的发展理念,开放融合、改革引领,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使其成为带动全市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

充实教师队伍,激发队伍新活力

如何破解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如何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如何培育本土名师?这是德州市近年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前几年,教师短缺、学历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音体美教师紧缺等问题制约着德州教育发展。”张书鹏介绍说,“但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我们解决了教师紧缺问题,还培育了一批在市外、省外有影响的名师。”

张书鹏提到的创新举措,第一项就是以多种方式扩充教师队伍。经历了前几年的 “公开招考、自主招聘、后备教师、编制专户”等系列举措创新后,德州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得到了全面缓解,农村英语和音体美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在此基础上,德州开始对教师招聘形式进行改革。据德州市教体局人事科的工作人员介绍,此前,他们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有一些笔试成绩高的,到了面试环节可能存在表达能力、说课技巧等方面的欠缺;最终,分数最高的却不是最合适的人。通过面试前置,有效解决了这个难题。

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该市在市属学校尝试“面试前置”招聘,取得了良好效果。201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宁津、乐陵等县(市),基层校长在用人方面有了自主权。2019年开始,在市属高中探索实施“无笔试招考”教师招聘模式,即“说课+答辩+技能测试”的模式,新招聘教师101人,新招聘人员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招来了,还得留得住。德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发出“编制向乡村学校倾斜、增加补贴、设立乡村教育贡献奖”等一系列政策“红包”。特别是在部分县(市、区)新建、改扩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有效解决了新招录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让乡村教师安心从教。

加强培训,拓宽视野

“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学生处在优质交际圈的重要性。”德州市第七中学校长郭其延听完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作的家校共育报告后深受启发,为学生打造优质交际圈成为他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近年来,德州市把培训作为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了《中长期教师培训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项计划》《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实施方案》等配套方案,统筹城乡,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动培训向高端、持续、全覆盖方向发展;通过邀请教育发达地区的知名教师授课、指导,让教干和教师接触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6年来,培训实现了从最初的教学业务培训到依法治校、“互联网+专业发展”、安全管理等培训内容的全覆盖。

“我们每年都会提前策划年度培训内容。”德州市教体局副局长莫明峰介绍说,2019年首次培训,邀请专家对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舆情处置及规范办学行为等进行了培训,筑牢了教师的底线思维,提升了其依法依规办学能力。第二次培训则关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邀请专家对中小学办学规律、教育综合改革、学校体育教学水平提升和家校共育等问题作了报告,特别是深入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内涵提升提供了指引。“专家的报告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备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对新学期教学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莫明峰说。

获益的还有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乐陵市教体局局长韩文龙告诉记者,专家对校园体育重要性的讲解让他更加坚定了全心全意抓实“阳光体育”的信念,下决心建设一批体育特色学校。

“我们的教师队伍必须接受前沿教育理念和科学系统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淬火成钢,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张书鹏表示,培训能真正推动众多教师、校长教育理念与方式的转变和革新。

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教研队伍水平

几年前,德州市的教研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大、业务能力弱、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有的县级教研室甚至十几年没进过新人,很多一线教师说起教研室时常用“死气沉沉”这个词来形容。“2015年以前,我们的教研队伍存在很多问题。”德州市教科院院长陈吉广介绍说。当时,德州的教研工作面临人员老化、人手不足的问题。由于教研活动开展得少,教研几乎与基层教师、一线课堂脱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这迫切需要一场彻底的教研队伍自我革命。2016年,德州市教体局将原来的教研室升格为教育科学研究院,并争取编制和财政部门支持,连续两年公开选聘教研员。新入职的教研员中有一线业务骨干10人、硕士3人,平均年龄35岁,全院教研员增加到54人。教科院成立后,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强化特色教学改革,还创新推出了“3+2”工作法、学科教研年度报告等制度,有效提升了教研员的学科引导力、课程建设力以及学术影响力。

市级教科院改革的成功给了县级教育部门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县级教研室人员组成复杂。”陵城区教体局局长李玉海对此毫不讳言,“许多身体不好或者即将退休的人员集中在这里,有的同志甚至没有相关学科的教学经历。”

2017年,陵城区教体局将教研室升格为教科院,院内所有教研员重新竞聘上岗。通过入职笔试、外地评委交流答辩等环节,当场公布成绩,原有的15名教研员中有3名通过考核留任,同时从一线教师中选拔了17名教研员。“这次选拔的教研员平均年龄33.6岁,其中还有研究生。”陵城区教科院院长闫忠宾告诉记者,这使陵城区教研队伍真正实现了“大换血”。

变化随之而来。组建完毕后,陵城区教科院先后开展了高效课堂建设、教学视导、全区优质课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一线教师纷纷点赞。“现在,教研活动很多,聚焦的也是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有很大帮助。”陵城区青年教师徐蕾说。

德州市教科院确立了“走出去、请进来,走下去、请上来”的“两走两请”工作机制,每年都安排教研员到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同时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德州作报告,以高端培训拓展教研员及名师队伍的专业视野。“订单式教研”也是“走下去”的重要形式之一。2019年,根据德州市实验中学、庆云一中等学校下的“订单”,德州市教科院将学校需求作为教研方向和重点,多次到学校组织专题教研。

“我们把工作聚焦到‘人’这一关键因素上,着力推动教师队伍‘量’和‘质’的双提升,最终目标是打造一支勇于担当、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教育干部队伍;打造一支理念先进、充满活力的校长队伍;打造一支精通政策、高效服务的教研员队伍和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推动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张书鹏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