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措并举打造常态高效课堂
兴趣既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诱发、强化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所教内容的需要,巧妙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激发、诱导、培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获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以言激趣。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若能巧妙运用知识本身潜在的巨大魅力,用富有感情和启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年、月、日》一课时,教师一进课堂就挑战性地向学生宣布:“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过去随便哪一年、哪一月有多少天。不信,你们随便说出几个年份或月份来考考老师。”结果,学生们纷纷列举一些年份、月份来考老师,经与学生课前从家里找来的旧日历核对后,老师都没有出错。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趁热打铁,再接一句:“老师不仅对过去的年份了如指掌,而且对将来的年月也一清二楚……”学生的思维又被激发了起来。求知若渴的情绪在疑问中产生,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到答案,一下子变成了主动探索者,课堂气氛和效率可想而知。
以奇导趣。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巧妙的方法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要学习的问题,激发其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有力措施。如,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一课后,我拿出一个猕猴桃放在课桌上;学生们看到后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充满疑惑地等待我提出对这个猕猴桃的处理意见。这时,我举起猕猴桃,说:“我想知道这个猕猴桃的准确体积,谁能告诉我算法?”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说:“猕猴桃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没法算!”“老师,能不能把它捣碎,再做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我说:“不能。”一时间,教室里沸腾了,强烈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在他们迫切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时,我适时抛出方法。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兴趣导入了对新知识的探求中去。
以动养趣。喜欢动手是儿童的一大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把动手同动口、动脑结合起来,从数一数、想一想、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摆一摆中对数学产生兴趣,完成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如,教《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先出示一个周围缠有色线的圆面,让学生观察并把色线解下来、拉直,然后测量其长度。这样,学生会在观察、动手解、用尺子量的感知活动中,直观地获得圆的周长的表象,进而通过思考理解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加深对圆的周长、圆周率的认识。
以措持趣。兴趣调动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是如何长久保持。保持兴趣较激发兴趣更难。儿童天性爱玩,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师必须动脑筋、想办法让他们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始终保持求知欲,这就需要在日常教学法上下功夫。如,教《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一课时,我采用了探究教学法,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我在黑板上大写了“数位顺序表”,请8名学生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按规定位置站在某一数位下面,再让其他学生完整地读出来;读完后,再变换位置,使全班学生轮流读数、写数。通过练习,学生不仅体验到相同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读出来的数也不同,而且学会了多位数的读写方法,兴趣得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