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逐梦润芳华
——记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名校长、曲阜市歇马亭小学校长郝瑞珍
郝瑞珍老师生活照
面对山村教育事业,她坚守初心使命,尽显教育情怀,从一名普通的山村教师成长为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名校长;她用爱与智慧守护学生快乐成长,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芳华之歌。她就是曲阜市歇马亭小学校长、语文教师郝瑞珍。
立德为先,教会学生做人
2000年,19岁的郝瑞珍中师毕业,只身来到离家30多公里的偏远小学任教,成为一位“留守教师”。在这所偏远小学,留守儿童占多数。他们远离父母,“野性”十足,厌学顽皮,十分难管。面对这群学生,郝瑞珍认为:“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授业,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促进学生尚德益智意识的形成。”
教会学生做人是教师“传道授业”的第一要务。为此,郝瑞珍坚持实施“正立行、写好字、诵经典”3项活动,提倡路队走直线、拐直角,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守规矩的习惯;坚持晨诵暮写,定期举办经典诵读比赛,帮助学生明志、益德、立品、做人;创编“快乐体操”,选取小学体育教材中部分核心动作,组织学生集体练习一字马、下腰、横叉、肩肘倒立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推行“激情大课间”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良好道德风尚,为学生们找回了童年的快乐。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她以爱育德,以德导行。每天放学后,她和学生一起写作业、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吃晚饭,很快和他们打成一片。作为教师,她把学生当成亲人,悉心呵护。她经常说:“三尺讲台是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当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跟学生在一起。”孔天琪是她工作第一年教过的学生,如今成为乡村卫生院的一名医生。她说:“郝老师既是我的老师,又是一位大姐姐。她引领我成长,陪伴我进步,用自己的‘模样’告诉我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她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情洒教坛,用爱点亮梦想
“教育是一片圣土,每名学生都是天使。我们做教育的目的是让每名学生都能从学习中收获爱的温暖,收获走好人生每一步的原动力!” 2010年,郝瑞珍被派到曲阜市石门山镇歇马亭小学担任校长。她暗下决心:一定让农村学生享受和城里学生一样快乐幸福的学校生活。
歇马亭小学位于曲阜最北端,一直是市里的薄弱学校。郝瑞珍到任第一年,正赶上学校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为克服资金困难,她发动教师每人捐资4000元,筹集资金8万余元,购买了20台笔记本电脑,在全市农村小学率先实现了一线教师人手一机,顺利通过了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2012年,学校新上一台变压器,她带领教师挖沟、埋土。为改善校舍面貌,她和教师们牺牲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加点打磨墙面、刷漆抹灰、装点校园。用一位教师的话说:“大家不仅是教书匠,还是半个泥瓦匠。”正是这种忘我的精神,激励全校教师“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将一所山村薄弱学校变成群众满意、社会放心、师生幸福的精神家园。
“农村教师比城里教师多了一分责任,那就是对广大农民家长的教育引领和指导。”多年的乡村任教经历让郝瑞珍深有感触的是“教育需先从家庭开始”。她以村居为单位建立了学校家委会,与各村妇女主任建立了友好联络关系,担任学校15个班级微信群的“群主”。几年来,她跑遍山村每家每户,与家长建立了紧密联系。
执着探索,守望山村教育
对郝瑞珍来说,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她清楚地知道,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坚持行“不言之教”,躬身引领师德建设。郝瑞珍时时处处率先垂范。2014年,她的父亲罹患胃癌,但学校正赶上重建搬迁。自古忠孝难两全。她上午陪同父亲看医生,下午赶回学校上课,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确保学校于国庆节前夕顺利迁入新教学楼。2016年,刚被评为齐鲁名校长培养人选的郝瑞珍生了二胎。为不耽误上课和研修学习,在孩子出生66天后,她便回到工作岗位。孩子没出百天,她就带着孩子、婆婆一起到北京、上海等地参加研修培训。她的满腔热情感染了身边每位教师。
郝瑞珍认为,对一所山村小学来说,开齐上足课程比创新、特色更重要。她坚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在课程设置上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自觉开全国家课程,开齐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将丰富的乡土资源融入校园文化,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探索实践了“快乐体育课程”“社会情感课程”“国学经典课程”,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石门胜迹》,并与驻曲高校、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研学、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等形式,帮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更好地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此外,她还依托现有教师资源和办学条件,规划设置社团,创建乡村少年宫,尝试乡土教育研究和实践,推进乡土课程建设,建设了班级种植园,为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开辟了广阔天地,让每名学生都沐浴在阳光下,让每个留守儿童都成为“幸福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