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八字经” 不舍跬步功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识写——书艺字趣奠根基。汉字中渗透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汉字间接展现了祖先的心理特征、思想观念等,也传递着古代的社会习俗和社会文化内涵。科学高效地习字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汉字溯源讲字理。正如《汉字歌》所唱“汉字美,魔力大”。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追溯字理能让识字教学富有情趣且卓有成效。韵语识字“一撇一捺, 天下人为大,横平竖直 ,山石田土,字字如画,向下点往上提,折勾变化永字八法,音形义,方块字。甲骨篆隶繁体和简化”;会意识字与对联识字更是形式多样、妙趣横生。方正习字守传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写字教学只重视学生的正确率,忽略了对字形的要求。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将书法艺术等注入其中,能增强学生的语文功底。对此,我校把开展写字教学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编写《方正习字》学生用本,每课有“书要提示”,如“横竖挺直撇捺展,折画要停棱角显”,单字练习和词语练习,随教材编排。使用时,教师示范讲解,讲练结合。这样坚持一课一练、一课一得,积跬步之功。写对的同时,要求学生写好,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链接——课本资源深挖潜。小学语文课文中识字课的编排、阅读课文的选用,以及语文园地里的《日积月累》栏目,都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浸润。例如,在小学语文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课文均由中国古典名著重点篇章改编,具体有《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每篇文章都是我国古典文学经典内容,教师可以在课文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拓展《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中的其他章节,让学生们了解故事,品评人物,品味语言。这样的显性教授可以使学生兴致盎然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熏陶,提升学生对其背后深厚的古代文化探求的志趣。在课文教授之外,可以辅助进行“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了解相关名著的内容、名著中的主要人物等。学生在课文的学习基础上了解名著,以少驭多,搭建引桥,引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亲近名著、阅读名著。
吟诵——诗词雅韵多积累。唐诗、宋词、古文等是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字字珠玑,内涵深邃,意境悠长,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我主要利用晨读时间诵读,内容涉及《论语》《增广贤文》以及古诗词等。另外,背诵《小古文100篇》等,每日一诵,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学习我省地方教材《传统文化》,带领学生了解“至圣先师”孔子的《论语》,品读司马迁发愤著《史记》的过程,歌唱大义凛然的《苏武牧羊》等。学生们在朗读中,语感显著增强,语言材料得到积累,记忆力也得到了锻炼。在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渗透熏陶下,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质自然会提高。
专研——实践整合搭引桥。我校积极挖掘适合学生研究的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专题研究,近距离学习、体验传统文化,实现了在做中学。例如,四年级上学期,我开展“我爱你,汉字”综合学习活动,研究汉字的起源、演变、发展,搜集汉字故事,展示汉字表现形式——篆刻、剪纸、书法,学唱《中华汉字》现代京剧。五年级上学期,我根据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生发出“我们的传统节日”专题实践研究,列举一年内的传统节日,了解节日风俗,整理和节日相关的文化名人(清明节与介子推、端午节与屈原),学习制作节日食品、饰品……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逐渐发现身边有趣的事情,能够沉浸在民族文化中,民族自豪感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济南市莱芜高新区滨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