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青春心 语文心 春芳 教师书架 让心在温暖教育里安然绽放 以素养之光 树师者之尊 培养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培养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

——再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 许德刚

最近,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想到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在德育方面的现状,笔者深有感触。

无论是从学生今后的个人成长、家庭发展,还是从国家和民族的需要来讲,一个人的德行是至关重要的,是摆在第一位的。因此,不把“立德”放在首位的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甚至是可怕的教育。到头来,会让学生走上一条不归路,成为家庭的沉重包袱,甚至会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党和国家一再强调教育要德育为先,要彻底改变过去重智轻德的错误做法。但目前德育课程的开设仍然是部分学校的短板,思政课和开展的德育活动还不能很好地达到育人要求,该开展的活动还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流于形式的活动还不少。因此,德育的实效性仍然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校长和教师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依然是亟待提高的问题,探索德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大多数文章都涉及德育方面的问题,涉及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体验、思想体验、公民体验、劳动体验、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以及家国情怀等德育的范畴。他无论教哪个学科,都没有忘记教育的这些方面,特别是下篇中的50篇文章中,德育的内容最为突出。从他以育人为主的做法来看,他不愧为一名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教育家。我们看一位校长和教师是不是称职的、有格局的教育者,首先要看的就是他是否重视了育人这件事,是否把育人放在了工作的首位,是否具备了育人的一贯思想和长效做法。今天,我再一次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首先想到的就是“一辈子应该当个什么样的教师”“应该怎样当个好教师”,进而想到我们的教育方针,想到习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思考“我们还有哪些不足”“如何弥补这些不足,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我们向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教育,不仅是因为他知道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知道把德育放在工作的首位,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能找到很多行之有效的、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的路径和方法。例如,他开展许多有政治内容和思想内容的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使祖国、家乡、共产党、烈士故事、先进人物等都能铭记在学生心中。他让少先队员为革命烈士栽下一棵棵能活500年的柞树,作为纪念烈士的活的纪念碑。他让学生把自己亲手栽种的玫瑰花送给自己的母亲,使母亲眼里浸满幸福的泪花。他让二年级的学生种植敬老园,并请同村的老人来果园品尝采摘的葡萄、苹果、梨,从小让学生懂得尊敬老人。他带领学生从很远的地方用车子把坑泥运到校园,改造劳动基地,让学生从小参加劳动锻炼,学会吃苦耐劳。这些故事都不是搞形式主义,不是走过场。他做的每一件育人的事,都是那么扎实有效。

我们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实实在在的教育实践中,明显地看出,他是一位真正把育人放在首位的教育家,是名副其实的真正做教育的人。他不是在嘴上高喊德育而不落实到行动上;不是只搞德育形式,而是把德育扎扎实实地落实在他的每一个教育实践中,并且在他的学生身上开花、结果。所以说,他的教育是真正为祖国培养合格接班人而做的教育,为家庭培养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孝心的人而做的教育,为社会培养有大爱、有责任、讲奉献、敢担当、遵纪守法好公民而做的教育。这就是他能够成为至今备受世界尊重的教育家的主要原因。我们今天的教育,不正是需要千千万万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校长和教师吗?

确切地说,《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每位校长和教师都能用他的每一篇文章清楚地对照自己,找到差距和不足,寻到方法和路径,尽快尽好地改正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成长为受尊敬的育人典范,成为指引学生走上正确人生道路的终生难忘的恩师,成为对学生、家庭和社会有所作为的好教师,而不再是一名只教书不育人的教书匠。让我们正视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向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学习,以他为榜样,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虚心学习、躬身实践、不断创新,为祖国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