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校长视线 让教育润泽师生生命 莫把构想当经验 学会改变自己 做好服务也是一种管理 校长要善于经营自己的学校

第5版:校长视线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校长视线
05

让教育润泽师生生命

——建设理想乡村教育田园的思考与行动

□ 于晓明 威海市文登区泽头中学校长

知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何为特色?顾名思义,就是不同于一般,不是平平常常,而是有所创新,具有个性。这种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将“发展学校特色,办特色学校”作为办学追求的目标,致力于建设理想的乡村教育田园,让理想的教育滋润师生生命。

如何让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中学再上一个新台阶?怎样使学校的师生更加努力向上、不断进取?这是我来到威海市文登区泽头中学后一段时间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调研,我从学校自身发展优势和所处地域特色资源出发,提出了“润泽教育”的理念。

“润泽”一词出自儒家经典《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这里是说,君子当以宽容如海之度,待人和煦,举止从容有度,处事给人如沐春风之感。我们将“温润而泽”的内涵引入教育,提出打造“润泽教育”的办学特色,使校园成为师生蓬勃成长的生命场。

我认为,“润泽教育”的价值取向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加以理解:一是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需要。学校的文化底蕴越深厚,学校发展的基础就越稳固。我们学校位于徐士林故里,泽头镇这片土地留下了许多有关徐士林的美德故事。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够给师生精神的“生长”提供营养。二是立德树人的需要。立足于乡土资源,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创新精神的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需要探索和实践的一个课题。三是体现教育本质的需要。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静待花开的过程。从教育的这一要求出发,我们需要让“润”点化师生的心,浸润师生的情,滋养学生的根。

实施“润泽教育”,我们主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美感。师生应该自觉遵守学校的制度、行为准则等,要形成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美。全校师生应该有共同的价值观,但价值观的展现应该是有魅力的,应该通过多彩的班级文化来影响学生的精神风貌。二是有人性。领导团队要有责任担当,教师做到爱岗敬业,要用生命润泽生命,让每一名学生都展示属于自己的精彩。三是有温度。应该坚持人本化管理理念,管理中应该充满人文关怀,能够温暖人心,让师生处在温润、友好、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之中。四是有故事。通过挖掘士林故事,让徐士林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基于上面的思考,我们对学校文化特色进行了这样的定位:确立以“润泽教育”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系,围绕“润知行,泽致远”的校训,努力营造“润泽行远,传统养正”的校风,实践“润心启智,以爱泽人”的教风,培育“厚德敦学,励志前行”的学风,确立“崇文尚学,家国担当”的育人目标,建设“有美感、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的学校文化。

学校建设“润泽”校园文化环境,让浓郁的“润泽文化”弥漫校园。我们利用墙、路、廊、厅、园、绿植、雕塑、景观石构建美丽和谐校园,赋予其教育意义和激励功能,让师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士林精神的育人无形、润物无声,激励师生追求卓越、不断进取。学校教学楼前建设了“逐梦园”“士林园”,教学楼东门的风景石上写着校训“润知行,泽致远”,向师生传递“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学习和做人完美一致”的价值理念。一进教学楼中厅,看到的是“家乡”“祖国”“世界”三幅地图,意在激励学生“立足家乡——家乡这么美,我要建设好她”“胸怀祖国——祖国这么强大,我要把她建设得更强大”“世界那么大——我要有能力去看看”。教学楼里精心开辟了“土林赞”“英雄赞”“一带一路”“名校名人”四条文化长廊,展示士林美德故事、家乡英雄以及祖国的繁荣富强,让师生步步受教育,时时受熏陶。办公楼中厅设置了水润景观,以启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如细水般滋润心田,循循善诱。中厅左侧墙壁上,“润泽行远,传统养正”的校风,“润心启智,以文泽人”的教风,“厚德敦学,励志前行”的学风,时刻启迪师生要有“崇文尚学,家国担当”的情怀。

我们进一步挖掘士林精神的内涵,并把这种精神内涵升华为学校精神,为学校树起一座精神的灯塔,并通过课程的载体去影响学生的品质养成和精神发育。

本地有母猪河、银杏林、徐士林故居、林一山故居、蒲公英种植基地、金鸡菊种植园区、省级美丽乡村峰山村、千年古银杏等特色资源。我们依托乡土资源,对照“润德、润智、润体、润美、润行”五大培养目标,确立了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做事五大课程目标,开发出润德课程、润智课程、润体课程、润美课程和润行课程五大类课程,包括社团课程、科技课程、士林课程、研学课程、劳技课程等18小类课程。同时,我们用活本土资源,开拓校外实践大课堂:开展“与春天握手,携快乐同行”研学旅行活动,融红色教育、学科教学实践体验为一体,带领学生走进无染寺,参观昆嵛山革命纪念馆、抽水蓄能电站,参观美丽乡村三瓣石、梧桐庵,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接受红色教育,增强爱国意识;开展“走进山大、金猴集团和刘公岛研学旅行”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名校,参观名企,直面历史。“学”与“行”相结合,不仅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习得了技能,活化了思维,而且培养了他们乐于参与、主动探究、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乡村教育犹如文登大地的母亲河,而文化就是河的源头和不断注入的活水。“润泽教育”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让每一名学生生命温润,并能够一生诗意地栖居。

校长名片

于晓明,威海市名校长工程人选,致力于研究和实践“润泽教育”,追求以情育人、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主张学校文化应该充满人文关怀,温暖人心,让师生在温润、友好、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