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探索中提升生物核心素养
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教育理念,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针对当前生物教学中的“新标准”要求,如何从“涛声依旧”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笔者在生物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下面围绕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谈几点体会。
让实验教学贯穿生物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自然科学。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材引导学生做好实验,使思维向纵深发展,呈现出多元态势,利用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在教《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非生物因素光是怎样影响生物鼠妇生活的。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时,鼓励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如: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还是明亮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做两种不同环境的对照实验,就能探究到科学的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如土壤的潮湿程度、温度等)对鼠妇的影响。学生亲自经历过这样一次探究活动以后,自然而然地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让校本课程进课堂,发挥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是一所城区中学,但处于城区的南部边缘,实验材料丰富,很多可以就地取材,采集制备,拓展了教学资源,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有的实验在教学中不易完成,而实验比较简单,我们就让学生独自在家完成,并做好实验记录,在课堂上展示。如,在教《根尖的哪一部分生长得最快》一课时,笔者发现,该实验需时较长,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但学生很容易获得材料亲自操作。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观察、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得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具有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应变能力。
让生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生物教师可从生物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进行教育,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利用鲜活的实例,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丰富教育内涵,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让生物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开辟第二课堂,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第二课堂是完成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实践,专长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笔者结合实际开展了生动有趣的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拓宽教学的知识领域,尽量将书本知识渗透到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等实用技术中。指导学生在课下进行了“植物向光性实验”“扦插枝条生根实验”“花卉、果树嫁接实验”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技能,书本知识得到应用、升华,他们的学习创新能力得到锻炼、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