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家访的实效性
家访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是教师教育责任的延续,也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另一种实践,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如果运用得当,不但能密切家校关系,而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选择好家访的对象。在时间、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对全班学生进行“普访”;否则,就要注意选择家访对象。下面几种学生应作为首选对象:思想波动较大,教师一时又找不到原因的;学习成绩急剧下滑,需要引起关注的;有不良习惯,需要家长与教师一起帮助其改变的;出现严重错误,需要引起家长高度重视的;家庭生活困难,需要教师了解其具体情况的;家庭出现问题,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的;师生之间产生矛盾,需要家长做学生工作的。教师在选择时要注意点与面的结合,既要尽可能地进行“普访”,又要关注重点对象。对某些情况特殊的学生,进行一两次家访难以解决问题,因此应进行多次家访或跟踪式访问,与家长保持联系,经常沟通。
要选准家访时机。如果等学生出了问题才进行家访,就会导致家访变成只是向家长告状或问责。因此,教师进行家访要选择好时机。例如,学生在家里养病,教师通过家访既能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也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又如,在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进行家访,既有利于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又能让家长对孩子成才充满信心。再如,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进行家访既能给学生答疑解惑,又能让学生和家长感到温暖。另外,学生犯错也是教师进行家访的重要时机。它既有利于教师寻找病因,又有利于家长与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培养学生。
要准备好家访资料。在进行家访前,教师应做好各种准备。例如,对某个学生进行家访,事先要认真观察该生的学习与生活表现,梳理其一学期或一学年的表现,把握其学习与生活规律,明确其个性特点,知道其优点是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此外,还要与该生谈话,以进一步了解其思想状况、家庭情况;要与任课教师交流,了解其学习状况;与其小伙伴谈话,从侧面了解该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教师在家访时还可以准备一些实物,如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作业,由学生创作的文艺作品、发明制作或参加竞赛的获奖证书等。这样做,能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从而更好地配合教师工作。
要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在家访时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能促进家校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在交谈中,教师不能故意迎合家长,讨其欢心,而要如实反映学生的情况与问题;同时,要考虑家长的接受程度,注意观察其表情变化。教师要把家长当成朋友,以诚相待,并且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使家访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而不是迎接“暴风雨”的前奏曲。对“问题学生”的家长,更要注意分寸,不能夸大其词,以免谈话难以进行下去。(作者单位:滕州市姜屯镇白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