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数学新课标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所以,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趣味课堂导入,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和开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新课内容来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环节,采用趣味化方式进行导入内容的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课堂导入的方式有故事情境导入、生活情境导入、游戏情境导入、问题导入等。
搭建自主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自主学习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让每一名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动手操作,获取体验,在合作探究和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表达想法的机会。
为了让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我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材料、创造机会、创设自主学习条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获取大量的数学知识,把一些抽象的数学内容变成自己易于接受的实践活动,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在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sh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学具圆柱体、圆锥体和半桶太空沙。第一步,先让学生对自己手中的圆柱和圆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确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关系;第二步,让学生用圆锥装满太空沙并倒入圆柱体中,能够发现
V圆柱=3V圆锥;第三步,用圆柱装满太空沙并倒入圆锥中,可以发现V圆锥=1/3V圆柱,那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推算出V圆锥=1/3sh。
在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我会让学生自己操作。这样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教师只有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丰富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课堂中锻炼学生独立阅读与思考
数学学科通常都对逻辑思维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良好的逻辑思维、缜密的分析能力来分析、解决各类数学问题。为此,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开展强化阅读和分析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解读变量、分析关系中不断提升自身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习题解答训练中,我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阅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通过对问题实质的准确把握来作出正确解答。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也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