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育人 书香怡人
——记济南市优秀班主任、青龙街小学班主任王玉河
王玉河在指导学生读书 世金/摄
他从教33年。学生说,他上课形式多样,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调动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作为班主任,他创新尝试多种班级管理方法,用爱心浇灌学生成长。他在班级开展书香阅读,让学生爱上写作。他就是济南市青龙街小学四年级(3)班班主任王玉河。
真心教书,他的课堂形式多样
1987年,王玉河从济南师范学校毕业,踏上教师岗位。今年,是他从教的第33个春秋。济南市青龙街小学现有24个班,只有两名男班主任,四年级(3)班班主任王玉河就是其中一位。他也是20位济南市历下区首批名班主任中的一位。2013年,他建立“济南市历下区名班主任王玉河工作室”,成为工作室主持人。
“王老师教学特别负责!对作业中的问题、考试的错题,他都会用三角号标记下来,然后在课堂上讲给我们听。”语文课代表张晓明说,在王老师的帮助下,很多同学的语文成绩都取得了进步。“老师经常让我们开展小组讨论,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每次答对了,他就让全班同学为我们鼓掌,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
更令学生们津津乐道的是,他们在课堂上当起了“小演员”。“有时学新课,老师就让我们上台表演课文中的场景,可有意思啦!”学生马文文一边说着,一边手舞足蹈地表演了起来。
在学生们眼中,王玉河还是一位“厉害人物”。他们说,上学期有一单元的课文以神话为主题,王老师特意为大家写了一篇题为“戴老道冤死趵突泉”的神话故事。后来,这个故事还在报纸上发表了。
爱心育人,每位学生都是班长
在四年级(3)班,有着这样一条特殊的班规:按照学号顺序,每天两名学生当值日班长,负责管理班级纪律、记录同学爱心奉献的事迹。在纪律委员刘文涛眼中,做值日班长是一件光荣的事。“我每次当班长都很自豪,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也会严格要求自己。”他说。
“班里每个同学都能当班长。有些调皮的同学当上班长之后,都变得遵守纪律了。”马文文说。王玉河说,他把 “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在班级工作中,他做到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对待“问题学生”总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表扬代替惩罚,用爱来感化他们。
除了值日班长,班级的墙壁也被学生们多次提及。“我们的墙壁会‘说话’,每面墙壁都是我们自己亲手制作的。”学生高舒妍说。走进四年级(3)班,就像走进了学生们自己的家,墙壁上布满了“好书伴我成长”“班级争章评比栏”“我们是最棒的”等精彩的主题宣传栏。
除此之外,王玉河还利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如“我给妈妈过节日”“班级艺术展演”“端午节写童谣”等,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活动中,学生踊跃献计献策,从中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真正体验到“我是班级的主人”。
书香阅读,他让学生爱上写作
作为一名语文高级教师,王玉河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他带领学生认真读书,曾获“历下区书香教师”称号。现在,他又带领四年级(3)班的学生打造了“书香班级”。
“我们班同学在这次语文考试中,作文都写得很好。其中郭明宇写的作文还曾在王老师的指导下被报纸刊登。”学生马文文说。
学生赵莉雅告诉记者,她最喜欢写关于春天的作文。“王老师平时要求我们每天读书半小时,还要求我们积累好词好句。在我写作文时,这些词句都用上了,对我帮助很大。”
据学生刘文涛介绍,班里曾举办过“古诗诵读大赛”,现场评出“古诗背诵十佳之星”。他说:“第一名背了200多首古诗。我背了60多首古诗,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去年6月,赵莉雅和常明浩在王玉河的指导下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经典美文诵读比赛”,在比赛中表现出色。
针对作文教学,王玉河还创新提出“本色作文”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观察真生活、书写真性情、表达真自我。“王老师给我们发了太空种子,让我们在种植物的同时写观察日记。还会在课外和我们一起走进公园寻找春天,参观科技馆,欣赏美丽的千佛山。我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写作。”张晓明说。
作为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历下区作协副主席,“济南市历下区名班主任王玉河工作室”主持人,王玉河曾获得2017年“大国良师”杰出贡献奖、全国作文指导教师、“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历下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曾获“济南市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他的教学论文、案例获奖100余次;他在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文学作品50多万字,著有诗集《我心中的歌》、散文集《岁月如画》,编著了《成功少年文萃》等8部书籍,被誉为“教师作家”。 2014年9月,他响应济南市教育局号召,主动请缨,前往商河农村学校支教一年,开设公开课,与支教学校教师共同探讨适合农村的课堂教学,发挥自己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为乡村教育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留下15万字的支教日记。他的事迹被《济南教育》《中国教师报》报道。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从教33年,当班主任28年,王玉河为自己是一名班主任感到幸福。展望未来,他坚定地说:“我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一如既往,用心教育学生,用爱浇灌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