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快乐学古诗方法初探
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2019年秋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册都安排了 6-8 首古诗词供学生欣赏、积累。如何探查古诗的意境美,让学生快乐学古诗呢?笔者认为,应着重把握古诗文的意境及写作目的。
创设情境,以题入境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手法。如何在精练浓缩的语句中进入情境,体会语感呢?
首先应创设情境,运用录像、课件等方式再现古诗的画面,以图入境,缩短时空差距,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如教学《题林安邸》一诗时,我用微课再现临安的一家破旧旅店,引起学生的好奇,然后再将诗人林升题诗的动作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自然了解到题目的意思:“题”即写, “邸”即旅店。这样以图析题,学生很快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但诗人为什么在墙上题诗?当时的时代背景怎样?这两个问题是学生无法了解的。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的探究阶段。
启迪思维,揭示意境
“诗贵意境”,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就构成了诗的意境。由于诗歌语言精练,寓意深远,学生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象,对古诗的意境了解并不深入。如何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呢?
我认为,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引导探究。在学生资料信息不全时,由教师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抱负,为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扫清障碍;如果学校条件许可,可让学生课前预习,上网收集资料,了解与古诗相关的人、事、物、环境,为学生独立进入诗境打下基础。如教学《梅花》时,我让学生查找王安石的有关资料、写作背景,尤其强调查找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有关记载,从而了解王安石当时复杂的心情,然后再用课件展示梅花傲然挺立的身姿,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怀,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品析修辞,想象补白
古诗意境优美,用词精练形象,其中不少诗句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品析诗句,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暮江吟》时,教师让学生品读赏析露的晶莹、月的皎洁;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针对“松下问童子”,让学生想象作者和童子对话的具体神情、言语,通过课本剧填补诗句的空白,入境悟情。
赏读体会,拓展认识
古诗具有独特的音韵美和情感美,通过范读及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诗境的理解、体会。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诵读,了解诗词大意;然后播放课文录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诗人表现情感的艺术手法;再让学生对照录音,进一步体会语气语调,寻找差距,反复吟咏。学生沉浸在诗境中,仿佛自己就是诗人,置身于庐山脚下,观看瀑布。在这种感情熏陶下,再借助影像资料引发学生议论,让他们从美景,从诗人的外表、神态想象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有许多学生看到庐山壮观的瀑布后激情满怀,感慨道:“庐山如此壮美,怎能不令人生出诸多感慨!祖国山河真是美如画啊!”学生纯真的感情和诗境融为一体,在诗中悟境,在境中生情,古诗学习也达到了最高境界。然后,教师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古诗篇目,进行课外阅读,加大古诗阅读量,让阅读成为习惯。
因此,我认为快乐学古诗的关键是激发兴趣,激活情感,营造载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诗意,进入意境,入境悟情,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达到古诗文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