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教育现代治理相适应的督导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到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赋予教育“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时代重任,使得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更加突出。如何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给出了答案:教育督导就是要长牙齿、抓落实。
《意见》赋予督导重要地位,明确新时代督导任务,聚焦体制机制改革。这是加强教育督导的路径。教育督导如何担负起时代重任,长牙齿、树权威?如何加强现代教育治理,围绕管办评推进放管服,实现教育督导全面覆盖和独立行使职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必由之路。
结合潍坊的实践探索,笔者就学习贯彻落实《意见》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加强机构建设,在“提高地位”上下功夫。建立教育督导机构相对独立行使职能机制,推进教育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离、相互促进。一是强化教育督导委员会建设。按照要求,调整充实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组成部门,明确部门职责和运行规则,建立县(市、区)优先发展教育年度报告制度和市直部门履行教育职责述职评议制度。二是配齐配强督导力量。按照满足督政、督学、评估监测的职能定位,探索建立督学数量与学校、教师、学生数量联动配备机制,完善机构设置配齐配强人员。三是深化县级教育督导机构改革。推动“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督导委员会办事机构”名称职责统一协调。
完善督导体系,在“全面覆盖”上下功夫。深化“督政+互联网”“督校+清单”“督教+处方”三位一体教育督导体系建设。一是在督政方面,制定县级政府和市政府组成部门履行发展教育职责清单,重点抓好大班额清零等省政府9项重点任务、绩效工资改革等市政府8件民生实事、优质均衡创建等3项社会领域重点工程的落实,更好调动县(市、区)党委政府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在督学方面,加强清单督学的规律性和实效性研究,市、县联动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日常监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在评估监测方面,分级开展各类教育办学水平评估,市级重点抓好普通高中综合改革绩效评估。
加强队伍建设,在“运转高效”上下功夫。一是出台督学任职资格条件,解决“督学怎么来”问题,将“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为人公道正派、志愿担任督学”作为选拔督学的重要标准,建立后备人才库。二是制定督学聘任办法,解决“督学怎么用”问题。建立市政府督学聘任制度,分类推进专兼职督学队伍建设,完成第四届市级督学换届。三是加强考核激励,解决“督学怎么管”问题。健全督学工作机制,带着政策下去,带着问题上来;带着解决方案下去,调查研究、转变作风、解决问题。建立优秀督学评优晋级支持制度和不合格督学退出制度。
强化结果运用,在“问责有力”上下功夫。一是发挥专项督导威力。区分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的功能定位,综合督导采取等级评价、发展性评价,重在营造环境、保障地位;专项督导聚焦问题、一事一督,保障刚性任务限期落实到位。二是突出问责有力。对问题严重、整改不力、违法乱纪等行为,建立约谈通报、问责追责、移交处理等机制,提高督导的威慑力。三是强化问题整改。在落实“问题必整改,整改必到位”的基础上,建立复查、回头看等工作机制,追踪问题解决、防止问题反弹。
加强组织领导,在“推进落实”上下功夫。一是抓紧研究出台贯彻落实意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研究制定措施硬、办法实的落实意见。二是强化依法督导。加强督导法治化建设,形成“督导有法律授权,内容有法律规范,实施有法定程序,结果受法律保护”的全面依法督导局面。三是创新督导方式。改进督导方法,坚持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过程督导与结果督导、日常督导与随机督导、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加强督导课题研究,提高督政、督学、评估监测的科学性、针对性。四是创建督导品牌。设立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县级实验区,加强督导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构建“中央顶层设计、地方创新落实、目标导向明确、方法特色鲜明”的督导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