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模式:聚焦问题,落实“双减”
在当下为教师减负、为学生减负的“双减”大背景下,优化作业研究与管理减负提质,成为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如何在落实“双减”中真正做到减而有效、量减质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在近一个时期的探索实践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了“PRE”模式。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三个时间阶段,把减负提质、优化作业设计和管理的关键点定位为三个部分:一是准备(Prepare);二是研学(Research study);三是拓展(Expand),简称“PRE”模式。
准备类(Prepare)作业设计,课前形成原初思考
准备类作业旨在重点发掘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教师探究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起点,给予学生充分开展自主学习新知的空间,通过教师的纲领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对新知的原初思考。作业类型包括课前任务单、课前先学单、课堂前测单、资料检索条目、材料制作准备等。
课前准备类作业设计原则,是在教师的支持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新知中30%的学习内容学会,并能提出自己未能解决的难题,然后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困难进课堂。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竹节人》一课时,通过课前先学单,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单元导语以及课文学习提示的要求自主阅读课文,根据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的学习提示要求,完成三项阅读任务:1.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3.讲一个有关教师的故事。学生课前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先学课文;教师通过填写列表、旁白标注、故事复述等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三项阅读任务,形成自己的原初思考,课前学习有深层次的思维活动。第二天,学生再带着没有学会的问题进课堂,课堂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学类(Research study)作业设计,聚焦问题研究共享
研学类作业聚焦在课堂,是建立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的课堂作业设计模式;是聚焦新知难点、重点问题开展的深度课堂作业研究;是一种致力于研究共享、深度构建的课堂有效学习策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有效教学问题、有效教学环节设计、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课堂习题等方式,把50%的重点教学内容落实好。在师生交流过程中,通过教师20%的引导和点拨,形成生本课堂学习“磁场”,建立伙伴学习关系,积极开展互动、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学会、学透、学通的目的。
上好每一堂课是保障研学类课堂作业质量的前提,我校在“聚焦作业优化,构建高效课堂”方面进行了学科教学研究。主要做法是:精研校级领航成长课,让每一门学科每学期都有2-3节精品课;让每位青年教师每学年都上一节优质课,学校每学年开展校级研讨课将近50节,涵盖语数英、音体美等全学科。研讨过程中,聚焦知识重点,聚焦学习难点,聚焦有效问题,聚焦当堂练习,多角度、多维度地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使课堂教学真实有效发生,立足课堂。我校还以省级、区级立项课题为引领,以及“问道工作室”团队建设,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开展以“基于课堂效度增长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研究”为主题的教学年会,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功夫,提升课堂教学实施的成功率。学校还通过跟踪听课,研究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分析,调整研究行为,开展教学作业一体化研究,使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两者之间得到有效的整合。
拓展类(Expand)作业设计,迁移应用开启新研究
拓展类作业的研发侧重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应用,注重课后指导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引导学生通过“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规律,迁移学习方法和经验,开启对新知识的研究和探索,学会学习。从作业形式上可以分为活动类、体验类、调查类、作品类、竞赛类、阅读类六大类别;从知识巩固方面可以分为当堂反馈作业、课时作业、单元复习作业、单元过关训练作业、第一轮复习作业、第二轮复习作业。拓展作业既有学生们喜欢的实践操作类作业,也有巩固知识点的习题类作业,交替布置。如,教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这一单元时,我们设计的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学校教研组教师集体备课,共研共享。针对不同的课型,研发不同的作业类别,布置富有变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对作业充满期待,积极参与,乐于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