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坚持七个原则 确保改革走深走实 找准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图片新闻 疫情未散,问题不断 暖心战“疫” 构建家校社育人共同体的“七化”路径

第7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7
【工作札记】

暖心战“疫”

□ 滨州莲华学园 惠芳

案例简介:小林,男,14岁,时常生病,多为胃疼、头晕。但去医院检查,没发现任何问题。小林缺少比较亲密的朋友,与教师交流多于和同学交流,情绪波动大且反应较为强烈。在2019年刚入学时,小林就表现得非常不一样。他十分抗拒学校的集体生活,三番五次请假回家,甚至一天几节课都不能正常听完。

七年级学生入学后,我对小林开始了第一次心理辅导。

在沟通过程中,我发现,小林并不像其他那些厌学的学生一样调皮惹事,而是一名非常好学且有见识的学生,甚至思维和交际能力都超出同龄人的水平。

经过与小林反复沟通,我发现,小林的心结在于他和同学没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现在,小林所在的班级大部分同学都是本校直升的学生,小林和他们都不熟悉。当同学们共同讨论小学的种种事情时,小林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而且,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共享生活空间也让他觉得十分没有安全感。

在交流过程中,我给小林讲述了“破窗效应”的故事。小林听完后,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承诺要把“破窗”修好。

入学后第二个月,我的心理辅导初见成效:小林能够在学校正常上课了,成绩也达到班级中游水平。每天中午,他开始尝试在宿舍里午休,但对留在学校住宿还是不太适应。小林的一切都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时值庚子新年,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学生正常的生活。

小林在疫情期间的学习状态很好,但是长期在家中学习生活,没有接触同学,小林的“旧疾”又在返校当天复发了。无法接受学校生活的他再次成为心理辅导室的常客。

我用了大概一周的时间终于知道了小林内心的秘密。他在排斥学校生活的同时,也很不放心妈妈的安全。疫情对他还不成熟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得知小林排斥学校生活的原因后,我首先给小林仔仔细细地解读了日常防疫的手段。然后,在征得小林的妈妈的允许后,我和小林陪同他的妈妈一起上了一天班。小林知道了妈妈上班的环境是安全的,逐渐解开了心结。

问题及分析:小林的身体应激表现为肠胃不舒服、身体感知差等情况。根据医生及心理咨询师的诊断,小林的身体可能出现了“情绪肠胃病”的症状。

其母是当地服装公司的负责人,疫情期间,多次捐赠口罩,支援前线,在疫情最严重时期也坚守在一线。这对于从小缺少安全感的小林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辅导思路和方法:我通过剖析让小林明白,他的肠胃炎实质上是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的内心而形成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果他不断应用这种防御机制,长期不愿面对现实,情况就会变得越来越糟。

疫情造成的心理创伤加重了小林对母亲的依赖。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首先要解决学生对疫情的过度恐惧,然后再带着他去妈妈的工作单位亲身体验一番,解开其心结。

经验与启示:在今后的教学和辅导中,教师更应该把目光转向分数和成绩以外的世界。在最初小林逃离学校时,所有人都觉得该生厌学且孤僻,后来又认为他是假装肠胃炎,以逃避学习。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加关注到小林的人际关系和学校寄宿生活的真实情况,那么小林的“情绪肠胃病”会不治而愈。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