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学区教研的邵庄实践 寿光市永乐路小学将非遗项目“过门钱”引入校园 以赛促教 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探索创新学科教学模式 蒙阴县界牌中心学校云蒙湖校区“朗读亭”激发师生读书热情 荣成市观海路幼儿园“一起长大的时光”丰富幼儿体验 枣庄市薛城区临城学区镇域集团化办学受欢迎 “无缝隙式”护岗筑牢安保屏障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学区教研的邵庄实践

□ 通讯员 张洪腾 王生呈

在青州市西部山区的邵庄镇文登小学的音乐教室里,一堂“特殊”的音乐课在学生们稚嫩而清脆的歌唱中拉开帷幕。

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上课的教师是刁庄小学的音乐专业教师到文登小学的第一节“走课”。教师走课、“培新”平台、有效教研……近年来,青州市邵庄学区立足乡村教育现状及需求,盘活学区教育资源,提升了镇域教研的实效性。

“四轮”平台驱动,让学区队伍活起来

在明德学校报告厅里,“‘我的校长1000天’暨‘培新’系列工程‘思享会’”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来自青州市邵庄学区、庙子学区、高柳学区的13名校长分享了踏上岗位1000天里的收获和感悟。

邵庄学区依托“青州市崔国立名校长工作坊”,吸纳学区内11名校长和20名校长后备人才作为坊员,聚焦校长队伍引领力提升,通过定期开展联盟论坛、嘉宾访谈、议题征集、“思享会”等活动,探讨交流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提升了治校育人水平。

以学区内学科带头人为坊主,成立了16个名师工作坊,聚焦教师队伍原动力提升,通过举行读书沙龙、精品课、教研课、常态课课例研讨等活动,分学科举行说课比赛和模拟讲课比赛,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

组织近5年新招聘的50名青年教师依托“稷下学宫青年大讲堂”, 聚焦教研团队凝聚力提升,通过定期举行“教师读书会”“稷下论道”,形成“梯度培训、交互研讨、纵向贯通”的立体式教师成长机制,促进了青年教师教研水平快速提升。

成立3个核心区域团队,形成“1+”学校共建模式,即镇驻地初中(邵庄初中)+尧王学校初中部、明德学校初中部,镇驻地小学(邵庄小学)+文登小学、刁庄小学、郭峪小学,尧王学校小学部+明德学校小学部、潘村小学,聚焦教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打破学校界限,实现了“捆绑式”发展。

“五维”项目引领,让镇域教研动起来

42个项目组,310名成员,教师总数的80%……这是邵庄学区有效教研活动的一组数据。邵庄学区确立了教师评价改革、活力课程建设、有效课堂研究、友好型师生关系、高品质学校锻造5个核心研究项目,全力打造规范化、精细化的教研管理模式。

入校调研,掌控学区教研“晴雨表”。他们集中组织开展了学区教研专题调研,通过听、看、查、问,深入了解学校及教师对教学研讨活动的需求,查摆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为科学制定教研工作方案提供了依据。

分层实施,敲定有效教研“路线图”。方案确定后,遵循“1+1”的原则组建项目团队。其中,“1”是规模较大的学校要吸纳一个规模较小学校共同开展项目研究,“1”是每个项目组都聘请一名专家顾问,按照方案推进常规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规划引领,握好项目研究“方向盘”。学区层面制定镇域三年教研规划,并指导各学校制定校级教研发展规划,邀请专家逐校评估完善后实施。规划的落实情况分发展性评价和执行力评价。发展性评价突出学校自主发展,执行力评价重点评估学校教研规划的年度落实情况。

有行动就有收获。邵庄初中的“有效课堂八条研究”,郭峪小学、刁庄小学的“小课时课堂优化研究”,邵庄小学的“对分课堂”研究,明德学校小学部的“大阅读课堂研究”,等等,不同特色的教研活动成效显著。

“双轨”机制制导,让职业幸福感浓起来

“他们25年如一日,始终站在农村教育教学的三尺讲台上。用行动对‘青春活力’作出了最好的诠释,用坚毅对‘人格魅力’作出了最美的描绘……”这是邵庄学区献给荣获“红烛奖”的教师们的颁奖词。

对于教师管理与培养,邵庄学区探索推行“双轨”制两条路线:一条是专业发展之路,构建“新入职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导师”五梯度培养机制;一条是人生成长之路,实行“新苗奖——新秀奖——芳华奖——风华奖——红烛奖”五阶段表彰机制,让每一名教师都找到自己的发展轨道,画出富有情怀的职业成长曲线。

“两条路线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立足这两个方向,学区加大教师关爱工作力度,共同唱好教师引进、管理、培养‘三部曲’,让教师们既能安居,又能乐业。”学区分管负责人王国成自豪地说。2019年11月,邵庄学区作为全省两处镇域代表之一,在山东省县域教科研工作研讨暨学校发展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近日,在青州市2020年上半年办学满意度测评中,邵庄学区荣获镇街第一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精神饱满的教师,朝气蓬勃的学生,生机盎然的学校……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一幅乡村教育振兴的学区教研画卷正徐徐展开。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