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认真研究为适应学生发展而采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问题教学情境,
紧抓小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小学生对于问题的感性认识要远远大于理性认识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同样,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把握方法。课堂教学之初,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充分融入教学之中,发挥学生的互动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小学数学四年级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工具的引导下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度量、平移等方式让学生融入探究的情境。
开展任务探究式教学,
创设教学与学习的新思维
任务驱动学习,不仅强调任务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现实意义,同时更加强调如何促使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特别是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授课教师可以将创新性教案引入课堂,也可采用互动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可以通过开展互动抢答等方式展开教学,通过提问抢答、现场验算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开启反思新模式,
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性
小学生一般对于图形非常敏感,学生在完成一个数学任务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而是通过自己能够想到的方式展现出来。教师在创设课堂授课方式时,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好抽象而感性的思维。例如,对于《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教师可提供三角板、教学积木等工具,将多边形面积转化为规则的图形再计算,在教学方面主要采取改革教学内容和以实践为出发点增加教学内容两种方法。
更新教学评价方法,
让学生实现参与互动
在任务驱动学习中,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一般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多角度开展教学评价。教师教授与课堂学习是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最直接的方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确认其实施的有效性,坚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提出创新性问题。例如,在整个教学课程进行到二分之一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同时,教师也对学生提出合理要求,主动参与课堂。通过这种阶段性的师生评价,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智力开发创造优越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