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倾心育桃李 为霞尚满天 创新教学途径 提升学科素养 从老教师到新班主任 给学生纯粹的“爱” “微视频”融入课堂 “疫情期”授课出彩 打造高效课堂 学做智慧教师

第5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5
【学科探索】

创新教学途径 提升学科素养

——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和实践

□ 张凤娇 吴赛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改变与调整,引入崭新的教学形式,对教法、学法进行升级,增强教学的契合度,促使学生转变学习认知,增强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

故事导学,营造开放学习氛围。农村学生的基础较差,思维缺乏灵活性,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认知存在偏差,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相对较弱。这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阻碍因子。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着手。导入环节是激趣的良好契机,对教学有极大帮助。如果教师能够引入有趣的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听觉,学生的思维就会启动,他们对学习的探索欲会上升到崭新层级。例如,在教四年级下册《说话要算数》一课前,我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了调研,并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引导。我说:“今天,我让大家担任小法官的角色,请大家听听下面这个故事,对这件事进行公正的评判。”学生听得饶有兴致,再学习相关知识就顺利了。

情境演绎,搭建多元交互平台。道德与法治课不是讲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给学生以思想启迪,矫正他们的错误认知。在选择教法时要灵活多样。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欠缺的是综合能力,心理素质较差,不愿意参加活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演绎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例如,对《买东西的学问》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不感到陌生。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我设置了情境演绎的游戏。情节梳理、角色分配、实践演绎……一系列活动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一开始,学生因为害羞,可能会有排斥、畏惧心理。鉴于此,我与学生共同参与,并且做到多鼓励、多表扬,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受到影响,逐渐参与其中。情境演绎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对农村学生产生了显著的激发作用。

贴近生活,彰显学科价值属性。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学生生活有很多契合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农村资源,将其融入课堂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教学的实效性。要想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具体施教时就必须对教学因子进行综合考虑,布置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当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时,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逐渐步入正轨,教学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凸显。例如,在教《我们的衣食之源》一课时,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接轨,我带领学生来到田间地头,观察粮食作物。可以说,这样的学习形式更符合农村教学实际。“这是我家的田地,这里种的是玉米,那里种的是高粱。”由于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的农业知识,因此能够滔滔不绝地讲述,学习和探索的热情高涨。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教法创新。教师要采用时政导学、情境演绎、接轨生活等方式,为学生学习创造最好的条件。这样坚持下去,就能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桥西小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