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国际高考移民”的漏洞
如今,随着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国际高考移民”乱象屡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高校的招生生态。今年,受疫情的影响,留学生回流的情况更加明显。6月10日,新修订的《教育部关于规范我高等学校接受国际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无疑是对此类乱象的进一步规范,也凸显了高校招生公平的重要性。
本在中国长大、读书的中国学生,为逃避高考竞争压力,钻政策的空子,摇身变为“留学生”,享受各种入学优惠政策,上中国的名牌大学——这种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国际高考移民”现象广受诟病。
“高考移民”这个词语,人们并不陌生,是指一些考生为了达到上大学或者上好大学的目的,利用不正当手段,向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录取率比较高的省份流动。不过,令人想不到的是,如今又出现了“国际高考移民”现象,同样值得关注。
所谓“国际高考移民”,是指中国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外国国籍或永久居留权,以外国人或华侨身份参加国内高校的外籍留学生考核或华侨生联考,从而进入我国名牌大学读书学习。以华侨生身份参加联考,科目少、考题简单、录取率高、竞争小。2019年,有7名学生被暨南大学招生办质疑为“跨境高考移民”。这些孩子的父母离婚后,通过与外国人或者华侨结婚的方式,让孩子获取华侨子女身份。
这些“跨境高考移民”,不仅通过这种途径顺利进入名牌大学,毕业后倘若在国内找工作,还能以“海归”的名义再次享受优待。这对“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国内考生而言,显然不公平。
问题的关键是,成为“国际高考移民”并非难事,基本上只要有钱就可以办成。正如中介所言,最快两个月就可以办理移民,像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国家要贵一些,但若选择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费用不高。比如,外籍人士只需在大马银行存入30万马币(折合人民币约48万元),就可以在马来西亚获得10年居住权。且一个人主申请,全家人都可以获得签证。
而根据我国相关政策,华侨身份的确立也相对宽松。2009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印发的《关于界定华侨外籍华人归侨侨眷身份的规定》明确,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国际高考移民”引发的不公平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对国际学生来华就读高等院校的资格,教育部再次提高了准入门槛。在修订版的《通知》中,教育部就对高等学校接受国际学生申请进入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阶段学习作出了多条补充规定。比如,国际学生除符合报名资格外,还须满足最近4年内有在外国实际居住两年以上的记录。这是维系主体教育公平性的重要措施。
(作者单位:济南市长清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