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不许毁约 灯火可亲 大明湖 诗语情怀 捡蛣蟟皮 静看丝瓜爬蔓

第8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8
【如歌散板】

灯火可亲

□ 张春波

夏夜,散步于乡间,蛙鸣声声,凉风阵阵。社会在发展,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伫立在村道两旁或主要路口处,使乡村也有了“夜生活”:健身、跳坝坝舞、喝夜啤酒,就连蟋蟀都不知疲倦、卖力地叫着……

汪曾祺先生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一家人,一盏灯,围坐在一起,这是多么温馨的闲暇时光。正是为了这份美好,不知有多少夜行的人在往家中赶。儿时,家居乡村,那年月即便村道上安装有路灯,平时也不开,为的是节约,只是过春节那几天彻夜通明,图个吉利。因为“灯”是“丁”的谐音,自古以来,添人添丁在农村都是一件喜事。

记得乡下老屋位于村道的十字路口,且门前有一盏电灯,是母亲从家中接线安上的,称不上路灯,因为它微弱的灯光只能照亮一小块地方,仅可供夜行的路人识别方向。那时,我很疑惑,生活上十分节俭的母亲为什么偏偏喜欢夜夜开着门口那盏电灯。后来,母亲指着手臂上的一道疤痕说:“这是我年轻时去城里看电影摸黑回来途中摔伤的。那时没钱买手电筒,风很大,天又黑,一不小心,我就摔倒在一个斜坡下……”

推己及人,母亲便做了一件事:给行人亮一盏指路的明灯。

这让我想起了从书中读到的一个盲人的故事:他白天给人按摩,晚上归来时,一手拄拐杖,一手提着灯笼。不少人奇怪地问他:“你眼睛看不见,还提灯笼干啥?”“照路,让别人走得稳当点。他们行稳致远,我便安全无忧!”这位盲人看不见光,心中却有一片光明。

我们为什么不尽可能地为自己也为别人点亮一盏灯呢?春夜的灯,仿佛一朵鲜艳的花儿;冬夜的灯,恰如一团温暖的炉火。我哼起经典老歌《星星点灯》:“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前程,用一点光温暖孩子的心……”歌曲拨动心弦,我明白了,一生节俭的母亲为何宁肯自己掏电费也要常开路灯。她想给夜行人一些温暖的光亮,让乡村的夜充满温情。

不管是在宜人的春夜,还是在寒冷的冬夜;不管是在令人遐想的星夜,还是在润物细无声的雨夜,在黑夜点亮一盏灯,对己而言,可谓轻而易举,但对他人而言,可能就是一串永远闪亮的北斗星!老家门外的那盏路灯始终温暖着我的记忆,一盏路灯照心途。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