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变”与“不变”:疫情期间的教育教学策略 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创设协作教育环境 欢乐迎七夕,巧手做巧果 分层教学带来的快乐数学课堂 教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以“温润”的文化力量凝魂育人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家校共育】

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创设协作教育环境

□ 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金晶学校 毕淑燕

家校关系是家庭和学校为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在教育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合作关系;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中,对受教育者影响最深远的特殊关系。

家庭教育是密切家校关系、创设良好协作环境的重要基础

家长要有教育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要摒弃“教育是学校的事”的片面认识,充分认识到家校教育协作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家校教育协作的自觉性。

家长要引导孩子制订成长目标。家长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依据不同教育阶段的不同目标和不同任务,放下架子,蹲下身子,通过观察、谈话、沟通,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状况。同时,结合学校的教育要求,帮助孩子确立适合的成长目标,确保家校教育动机相同、目标一致。切实履行管教职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助力孩子逐步达成成长目标。

要架好教育沟通的桥梁。家长要具有主动沟通意识,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全面把握孩子的成长状况,有的放矢地配合学校和教师进行教育。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给孩子更多关心、鼓励、支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树立信心。家长要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教育,不要给孩子太多的“拐杖”,以培养孩子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及良好的习惯。

要自觉维护教师的威信。家长要理解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在孩子面前损害教师的形象。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不要包庇,不要一味地抱怨教师和孩子。

要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讲礼仪,有修养,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同时,注意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加强正能量的引导,让孩子讲文明、有道德、传承和践行优良传统。

学校教育是密切家校关系、创设良好协作环境的关键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摒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观念,放下架子,主动接近学生;真心尊重学生,蹲下身来和学生说话;真心实意地和学生交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和学生打成一片,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塑造好人民教师的高尚形象。“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用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视学生为朋友、亲人。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特点,千方百计地为学生的成长着想。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以礼相待、以情相待,切实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并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影响带动学生进步成长。

要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育人。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正确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多维度评价学生,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自信、有进取心、有成就感。对“问题学生”要不歧视、不冷漠、不抛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信任、多启发、多表扬、多鼓励、多理解。

要掌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学会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方法,让家长真切感受到教师的诚意。沟通出现问题时,教师应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客观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教育工作,增进相互理解,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要做好家访工作。家访时,坚持事先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与家长交流要有诚心、爱心,注意表达方式,“报忧”也“报喜”,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增强家长的教育信心。要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真诚协商教育策略,达成教育共识。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