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生,当先改变自己
刚入园时,我觉得幼儿昊伟的性格有点内向。他总是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其他幼儿交流。这让我有点担心,也想了一些办法,试图改变他,但收效甚微。
渐渐地,我发现昊伟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天,幼儿园突然停电了。昊伟跑过来对我说:“老师,要是有台发电机就可以发电了。”没想到一个小班幼儿竟能说出这样的话!我有些吃惊,更多的还是高兴——这小家伙还挺有心思的。他一定看见过有的商店为了应急就自己发电,并记在心里。我当即表扬了他。
从此,我更加留意他了。但昊伟在上课时经常心不在焉,总是东瞧西看,一会儿画画,一会儿玩橡皮泥,一会儿胡乱翻书,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对着室外出神,似乎什么也喜欢,但对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动却无动于衷。我也多次提醒他,希望引起他的注意,希望他跟上节拍,但并没起多大作用。
无奈地焦虑着、纠结着,我不知如何是好。我开始从自身找原因。
从事幼儿教育几年来,我一直感觉自己在教学上有些欠缺,但找不到症结所在。一次,我赶上了一个机会,来到县直幼儿园学习。在那里,我连续听了几天课,发现这些课都灵动活泼,幼儿们都非常投入;再结合自己的课,我顿悟到:游戏应成为课堂的主导,不管什么性格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只有多布置一些游戏,才能让幼儿动起来。
回来后,我尝试着将五大领域的课都尽量嵌入游戏环节,增强趣味性,而且在导入环节精心设计了悬念,声音抑扬顿挫,以增强吸引力。没想到,这样一微调,一向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的昊伟终于坐不住了,也加入同伴们的队伍,兴奋地玩起了游戏,有说有笑,趣味盎然。
我趁热打铁,每当昊伟略有进步时就竖起大拇指鼓励一番,或者用眼神暗示他,促使他彻底摆脱自我封闭的圈子,在与人交往中找到自己,以更好地适应班级生活,融入集体中。日前,我上了一节与小鱼有关的课,没想到昊伟在课后把自家养的小金鱼带到幼儿园,让老师和小伙伴们观赏。幼儿们围着小鱼缸兴奋不已,啧啧称奇;他非常高兴地向大家介绍每条鱼的名字,以及怎么喂食、怎么换水,俨如一个养鱼小专家。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主动与人分享。
昊伟前后的明显变化是令人欣喜的。在欣喜之余,我意识到,教师不仅要思考怎么为幼儿纠正错误,还要予以恰当的引导;不仅要改变幼儿,也应及时改变自己。或许,换一种方式就会让更多的幼儿喜欢;换一种态度,就会让更多的幼儿快乐;换一种思路,就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教师改变自己比改变幼儿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