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 做好家访
家访是学校和家庭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教师和家长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共育人才的重要机制。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在思想上抵触,家长产生畏惧心理,等等。这样的家访效果往往不佳。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对症下药。
首先,破解学生的思想困惑。有些学生由于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欠佳,因此对教师家访产生抵触情绪;一些家长认为,教师之所以来家访,是由于孩子在学校里犯了错误,因而在心理上也存在一些畏惧情绪。鉴于此,教师必须解决学生及其家长的思想认识问题。例如,通过家长会向家长阐述家访的作用和价值,让他们能够理解家访的意义,知道家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班会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苦心,不再畏惧教师家访,进而欢迎教师来访做客。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增强自身的亲和力,与学生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从心里接受教师。
其次,做好家访工作的谋划。古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做好家访工作,教师必须提前规划,制定预案。这是关键,也是难点。对全班学生的家访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家访成功的前提条件。比如,哪些学生需要马上进行家访,哪些学生可以稍微晚一点,心里要清楚。在家访前,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和家庭环境,并且列出家访提纲。这样一来,家访就有了目标性和指向性,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再次,做好家访的保障机制建设。家访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教师要从教育系统性的角度去思考、认识家访工作,并切实加强家访保障机制的建设。同时,学校要完善教师家访工作机制,积极搭建家访平台,鼓励和动员教师多对学生进行家访,为教师家访创造条件、做好保障。
另外,做好家访工作的实施。实施是家访工作最关键的部分,也是家访工作的难点。教师进行家访的中心任务是学会并运用科学的方法,高效地达到家访的目标。在家访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如实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要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家长运用不同的家访语言。这样做,不仅能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谈话环境,让家校双方能深入了解、掌握各类信息,而且能让家长全面掌握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
最后,做好家访后续的评估。很多教师认为家访结束就万事大吉了,而没有对家访的质量和产生的成效进行评估。这种想法对提高家访的质量不利。教师要结合家访后学生的实际表现,进一步对家访的质量和成效进行评估,形成闭环。这样做有助于改进家访方式,提高家访质量。
(作者单位:滕州市龙泉街道龙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