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掉鞋里的那粒沙子
今年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区里组织的教师面试考务工作。其间,一件事情让我深有感触,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为组织好这次面试工作,我们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因为这毕竟是关乎一个考生命运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为将面试的流程以及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更详细地介绍给考生,我们对面试公告的每句话、每个词语都慎之又慎、仔细斟酌。公告里很明确地写道:面试开始的时间是上午7:30,只要面试题目开封了,考生便不可进入考场。可是,考试当天,已经开考10分钟了,有一名考生才急急忙忙地来到考场门口。可这时试题已经开封,按照保密原则和面试规则,绝对不允许考生进入考场。就因为迟到10分钟,这位考生便与自己有可能得到的人生第一份工作职位失之交臂。
面对这一局面,我在为这名考生感到惋惜的同时,内心深处也向他提出了问题:明明知道今天面试,路上可能会出现堵车等突发情况,为何不提前出发呢?这可是人生的大事呀!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使人疲惫不堪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无论准备入职教师岗位的人还是已经入职教师岗位者,这粒沙子都是不该有的,职业所需的责任心和对细节的关注不允许这粒沙子的存在。
有句话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任何一项工作都可以分解成为无数个细节,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并使其变成一种习惯,我们才能与成功不期而遇。从事教育的人担负的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任务,因此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做事习惯,做什么事情都要细致、认真,用心把事情做好。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教育者只有真正具备“身教”的素质和能力,才能胜任教育工作,也才真正有资格站到讲台上,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工作者,包括准备入职教育职业的人,要及时倒掉鞋里的那粒沙子,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态度视作教育者的“资格证”。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职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