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青岛农大:四大作物全程机械化的探路者 寿光市东城新区实验小学家长来帮厨 师生有口福 体验农趣喜悦多 高青县芦湖学区中心小学 “我是小小追梦人”为学生筑梦 高唐县第一实验小学北校区 栽培绿植长知识 为校园体育擦亮“时尚面孔” 广饶县丁庄镇王道小学 让劳动精神融入学生血脉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青岛农大:四大作物全程机械化的探路者

□ 通讯员 曲天泽

日前,青岛未来食品创新平台启动揭牌仪式在青岛农业大学举行。该校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携手江南大学、城阳区人民政府等共建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的发展思路,通过创新运行机制、构建协同高效的管理模式,突出人才驱动、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高地,聚焦部队需求、汇聚互联互通的科研资源,融合区域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协同龙头企业、构建市场导向的创新共同体,强化耦合效应、打造开放创新平台,打造“军政产学研金服用”紧密结合、运转高效的创新创业共同体。

早在2013年,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启动实施“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青岛农业大学发挥在农业机械研发领域的独特优势,抢抓机遇,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建了“山东省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以科教融合的力量提高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四大作物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以及农业装备绿色制造技术水平为目标,扎实推进建设。7年来取得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学校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助力产业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大亮点。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青岛农业大学农机类学科专业始于1969年,建设以来始终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国家重大需求,紧盯花生、马铃薯等“深埋、难挖、易破损”的根茎类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这块“硬骨头”,凭借一股“钻牛角尖儿”的韧劲儿,一干就是半个世纪,让学科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研发领域当仁不让的主力军。学校农业工程学科在软科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七和全国第六。不仅为我国、我省培养了大批农业机械专门人才,更为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和我国农业全程机械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高质量的学科建设水平吸引、会聚并培育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学科紧紧围绕人才强国、强省战略,打出“培养、吸引、留住、用好”组合拳,5年来培养国家首席传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天山学者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智库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级“青创”团队带头人4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6人,全国十佳农机教师3人。2018年,农业机械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农业工程学科全国唯一),成为国内农业机械化领域名副其实的“人才重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科带头人尚书旗教授2008年至今连任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主席,该组织总部也因此迁入中国。协会年均为20余个国家进行技术服务支持,使我国成为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领域的中外合作交流阵地。

高水平人才的充实激活了科研创新活力。“十三五”期间,该学科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65项,获得科研经费1.52亿元;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28项,省部级项目104项;近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奖项两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7项;实现成果转化10项,转化收益1010万元。

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成就,对学科资源产生了强劲的聚集、整合作用。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按照“需求导向、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该校牵头、以该学科为主建设的山东省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了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雷沃重工、五征集团等国内12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并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农业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Flexiseeder公司等国外机构开展合作,以提高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四大作物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以及农业装备绿色制造技术水平为目标开展研究,集聚和培养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突破制约实现四大作物全程机械化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形成了一批居国际领先水平和先进水平的关键技术,产出一批重大成果,实现四大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装备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满足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不仅如此,中心大力推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截至今年年初,该中心研发的装备总产值占全国农机装备总产值的52.3%,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8亿元,间接经济效益逾200亿元,为我国、我省四大农作物的全程机械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青岛农业大学充分发挥农业工程学科的独特优势,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十强”产业发展需要,面向农业工程科技前沿,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业工程学科为目标,推动学科建设和产业服务扎实稳健取得成效。目前,该学科已在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种子繁育机械化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以及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开发与应用三大领域优势明显,整体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团队研发的百余种新型农业装备中,有72种机型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部门检测,全部进入省级补贴目录;37种机型进入国家购机补贴目录,成为全国推广应用的主导机型。相关成果在30个省、市、自治区及21个国家和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近3年累计销售研发装备15万余台,作业覆盖面积1.1亿亩,作业应用节支总额178.22亿元,促进了农业产业的振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