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叙事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 点滴“爱”铸就学生的绚烂未来 教育,要学会等待 在物理课上再现生活 图片新闻 活用“加减法”激发“内驱力”

第4版:教育叙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叙事
04
【得意之笔】

教育,要学会等待

□ 临沂第九实验小学 张丽娜

开学第一天,午餐时间,学生们吃完饭陆续从餐厅出来等待站好队回教室。一个小男孩正鼓着腮帮子,抱着双臂,歪着头喊:“你还说我不好好站队!你真是气死我了!”“我就不回教室!”我被男孩的话逗乐了。过去一看,原来是跟他的班主任张老师“怼”上了。张老师无奈地对我说:“张校长,这个孩子软硬不吃,说什么也不听,真愁人呢!”我让她带着其他学生先回教室,然后跟刚才那名男生聊起了天。

这确实是个“软硬不吃”的小家伙,对我的询问爱搭不理。我只好站在一边静静听他发泄心中的不满。而后,我拉着他的手说:“我们不回教室,我带着你玩玩去。”就这样,他来到我的办公室。

也许我的做法让他放松了警惕,又或者拉近了与他的距离,小男孩好像瞬间忘了刚才的不快,话匣子打开就收不住了,手舞足蹈地跟我吹起了“牛皮”:

“我有超能力!”

“你这么厉害呀!你有什么超能力呢?”

“我能看见一个东西后面的东西。比如说,我一看你的电脑屏幕,就能看见你的电脑后边有什么;我看到操场上的旗杆,就好像能看到旗杆上有什么。我厉不厉害?!”

真是个小人精!他跟我聊得眉飞色舞,越聊越来劲。我心中一阵窃喜。

我若有所思地说:“你这么厉害,那你能不能找到回教室的路?”

“我当然能了!”

小男孩一蹦一跳地回教室去了。

这名男生叫小谢,是个有个性的学生,聪明伶俐,想象力丰富,超爱表达,但是从幼儿园刚刚来到小学,还有一些不适应。

可是,张老师隔一段时间就找我“诉苦”。我提醒张老师多关注一下这名特别的学生,让他在新的集体生活中慢慢熏染,慢慢树立规则意识,慢慢发现别人、发现自己。我不想让这名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初就在心里留下恐惧和害怕,甚至是对学习的厌恶,我相信每名学生在生命的最初“看见”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我们应该多让学生感受爱的鼓励和学校的美好。

日子忙碌而充实。入学两个月后,在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上,我带着学生们做活动手册上的画画题。离下课还有1分钟时,我趁学生们画画的间隙,来到教室门口跟他们的班主任交流班上的问题。下课铃响了,有一名学生跑过来说:“老师,你听,教室里都乱了!”我赶紧回到讲台,只见班里乱成一团,可小谢同学还在座位上认真地画着。看到我过来,他一本正经地跟我说:“老师,虽然下课了,但是您还没宣布,我就不能离开。”

听到小家伙这样说,我心花怒放。这么长时间的等待之后,此刻,我听到了世上最美妙的声音。如同一颗沉睡的种子,如今终于苏醒,悄然绽放出一朵芬芳的小花,怎能不让人欢呼雀跃!

慢慢地,小谢同学开始认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发言,并且有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开始在意别人的评价,还懂得关心身边的人了。

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因为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只要耐心等待便会迎来花开。教育也是一样,真正的教育也要用爱与智慧去等待,用足够的耐心倾听生命的欢唱,最终,总会迎来每一朵花的绽放。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