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自实施“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我认为,这的确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在实践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学生的合作学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根本不合作,自己看自己的。二是小组讨论时,教室内秩序混乱,部分学生趁乱说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三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休闲”。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成绩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四是小组汇报时,发言的仍是那一两名学生,大多数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不积极思考,人云亦云,助长了其惰性和依赖性。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每名学生的优势,小组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并不是说,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而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名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宽视野,构建问题的解决策略。
合理搭配小组合作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应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1人,记录员1人。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在教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合作学习,展开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结果,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成员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等等。同时,还应记录成员不积极参与合作的现象。这样,可避免课堂秩序混乱。
合理组织调控
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品尝成功的喜悦。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合作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此举会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要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性混合小组为多。教师对学优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同学形成协作关系,从而使其具有分享精神,并在分享中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