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高中学校“流程化”管理初探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图片新闻 浅谈小学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如何做到教学与防疫齐发力 提高农村中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初探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课改探索】

提高农村中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初探

□ 商河县贾庄镇双拥希望小学 王青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音乐素养不仅指要有基础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音乐较高的审美能力与认知能力。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一直是被边缘化的。农村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不高,有些学校五六年级的学生甚至连简谱都不知道,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就是会唱几首歌曲。这与素质教育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键。

树立审美观念,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审美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情智培养过程,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音乐新课标也确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强调音乐审美的情感体验”的教学原则。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的基本条件就是音乐教学内容本身。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注重选择具备良好欣赏价值以及能够激发学生发现音乐美感的乐曲或者歌曲,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深挖作品的内涵,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树立审美观念。

提高审美能力,重视学生参与实践

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提高审美能力,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大多比较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上课时甘做观众。我曾经对学生做过调查,提出的问题如下:为什么有时不去上音乐课?大多数学生的回答不是音乐课不重要,而是害怕站起来在同学们面前唱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自表演,真正“触摸”到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成为这首歌曲的表演者,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见解。教师只需将欣赏、肯定的目光投向每名学生,并对他们的演唱进行肯定的评价。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拓展审美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环节,但是教师不能只依靠教材教学,还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外音乐环境。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体味音乐,从而潜移默化地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一些散发着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融入课堂中,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我任教的学校地处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河鼓子秧歌”的商河县。在这里,几乎每个村都有以“鼓子秧歌”为代表的文艺表演团队。各具特色的曲艺节目深入人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将本地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学生自然就有亲近的感觉,学习时热情高涨,更容易感受到音乐中最令人兴奋和最富表现力的部分。通过教学,不仅传承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严格审美规范,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教师的审美修养,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学的审美取向,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在农村学校,专职音乐教师很少,教师职业素养参差不齐。注重提高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对全面推进音乐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切实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这是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要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宽容,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爱的情感,能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在音乐课教学中真正受到美育。

其次,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专业知识。熟悉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熟练使用各种教学设施。在教学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优美的教学风范,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美化他们的心灵。

总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将音乐审美与综合素养相结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