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让传统文化开出“智趣之花” 信息快递 分享阳光游戏,释放心理压力 “这里的石头会唱歌” “我们换新课桌了!”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让传统文化开出“智趣之花”

——利津县盐窝镇中心小学“春秋课堂”建设侧记

□ 特约通讯员 季俊昌

利津县盐窝镇中心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作为“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春秋课堂’培育工程实验校”,该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智趣文化、智趣课程、智趣活动、智趣评价相融合,引领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春秋课堂”与智趣文化融合,提升人文素养。学校积极营造“春秋课堂”文化育人氛围,以“智趣教育”为主干,以“传承、国学、中国风”为主色调,创设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楼道里悬挂着诠释“仁义礼智信”的图示,学生行走其间就能感受中华传统美德,以礼待人做君子,修身养性,提升思想境界。另外,学校还设立扎染、剪纸、布艺、团扇、脸谱、国画、书法等传统工艺展区,艺术长廊、科技长廊、传承国学长廊与学校的智趣文化相呼应,生动诠释了传承与创新的学校育人文化。

“春秋课堂”与智趣课程融合,提升品格修养。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朝向“培养情趣、增长知识、提升智慧、涵养品质”这个课程目标,以智趣教育为促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根据“基础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品牌化”的实施原则,构建了“智趣课程”实践体系。在此基础上,与“春秋课堂”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相结合,借助“梦想剧社”“口艺风”等16个社团,有效促进了智趣课程的开发实施。

“春秋课堂”与智趣课堂融合,提升创新能力。学校将“春秋课堂”内容纳入课堂教学,在学科课程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拓展,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春秋课堂”的文化熏陶。除基础课程设置的传统文化课堂和晨读晚诵的《童声吟赋》外,还在学生课外活动自主选课时间开设了“《论语》讲堂”以及“古诗词欣赏”等课程。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感悟中华文化,理解、认同中华文化。

“春秋课堂”与智趣活动融合,提升担当意识。学校本着“活动课程一体化”的原则,让“智趣教育”彰显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形成了传统文化体验“春秋课堂五部曲”:一是编写诵读校本教材,低年级学生晨读《智慧起点》,中高年级学生晨读《童声吟赋》;二是一年级举行“开蒙礼”仪式活动;三是开展“晨读畅享”交流活动;四是开展国学诵读抽测考级活动;五是开展“与经典同行、做少年君子”国学诵读展示活动。为让每项活动的仪式感更强烈,更有体验价值,“春秋课堂”和各项活动都在“启蒙苑”进行,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春秋课堂”与智趣评价融合,提升综合素养。一是坚持考级制度。以校本教材《智慧起点》《童声吟赋》为依托,开展古诗词考级活动。实行“学生考、学生评”机制,每个班级成立学生评审团,有时平行年级轮流监考,有时跨年级一一考核;实行多次考评制,学生一次不过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个人提出申请,可再次考试,直到过关。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二是坚持特色作业展评活动。学校倡导在背诵古诗的基础上,举行古诗配画、对联创编、经典诵读、演唱、经典小品表演等才艺大赛,让浓浓的文化味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领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古诗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体验古诗的独特韵味。三是坚持评选“少年君子”。学校遵循“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优秀学生”的评价理念,实施了“智趣化评价”策略。对在剪纸、扎染、诵读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分别授予“巧手好少年”“才艺好少年”“诵读好少年”等称号。

总之,学校以“春秋课堂”为依托,不仅注重“艺”的渗透,更注重“德”的培养,扎实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与时代相连接,让文化教育和习惯养成相结合,从而让文化传承之火生生不息,使文化孕育的精神经久不衰,让文化气质启悟生命的智慧。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