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范画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具有示范性的。教师的示范性体现在许多方面,但最能体现美术学科特点的是课堂范画。范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提前准备好的演示品;一种是教师把真实的作画过程在学生面前示范、演示出来。本文主要探讨第二种形式。
例如,在讲《夸张的脸》一课时,一位教师先让学生欣赏几张夸张的脸的图像,接着讲了夸张的一些基本方法,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独立进行创作。当有人问到此课是否应该由教师先进行范画时,这位教师说:“我觉得范画会影响学生发挥想象力。”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提高教师对范画意义的认识,消除是否需要范画的疑惑,使教师认识到,范画在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不可忽略的地位。
范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目睹一幅美丽的图画在教师手中逐渐变得清晰时,他们对作画过程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进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这与把几幅已经完成的作品直接呈现给学生所产生的视觉震撼力是迥异的。这实际上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一个好方法。在上面提到的这节课中,由于教师没有范画,学生的兴趣并没有完全被激发起来,创作动力是很低的。表现在学生的作品上就是画面内容单调,形象化较差。教师所谓的“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初衷并没有因为不去范画而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因为无从想象而完全模仿教科书上的作品。
范画可以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如今,不但学生的思想具有复杂性,而且学生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所接触到的美术作品也瑕瑜互见。比如,有些日本动漫作品造型可爱、帅气,但也将创作方式程式化,思想观念反理性,甚至将黄色、暴力、迷信的内容掺杂其中。而少年儿童对此根本没有抵抗力和分辨力,容易受到侵害。
范画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技法。美术教师不注重范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很多学生在美术写生时表示不会画脸,尤其是鼻子。有的学生画的鼻子是树根状的鼻子,因为他从小就这样画,没有人示范给他。这时,如果教师示范给学生看鼻子还可以怎样画,他们会欣然接受。部分学生的观察力较弱,所以他们就一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诚然,美术需要悟性、需要创造,但如果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技法提高会非常缓慢。
范画可以提高和巩固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美术教师的灵感需要在不断创作中被激发,他们的技能也需要在不断练习中得到强化。优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他们长期扎根于教育现场,阅读、思考、创新、实践和写作的结晶。美术教师范画既是对学生的示范和引导,也是自己现场发挥、练习的机会。长此以往,对他们美术水平的提高有很多益处。
要想充分发挥范画的作用,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比如,要上写生课,就要准备好画板、画夹、画架、模型等材料;要学山水画,就要准备好毛笔、墨汁、颜料、宣纸、水。这样,教师在向学生范画的时候才能全神贯注。如果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师上课时就无法进行范画。除充分准备材料外,教师上课前还要充分研读教材。这样,向学生范画时才能胸有成竹、运笔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