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实施和合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感悟笔墨中的书法之美 由“放羊”到“课堂” 图片新闻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7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7

感悟笔墨中的书法之美

□ 济南市市中区育秀小学 韩玮

假期里,百般无聊的时候,我突然瞥见橱窗里搁置许久的纸笔,不禁心血来潮。夏日的傍晚,窗外不时吹来阵阵凉风。我静静地端坐在窗前,临帖书写。空气中的闷热气息渐渐散去,我沉醉在书法的美妙世界中。毛笔浸透墨汁,家里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墨香。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我学习了书法最基本的执笔方法、笔画结构。忘不了夏日里一群孩子蹲在学校旁的溪水边,黑色的墨汁伴着我们的笑声在水面上一圈圈荡漾开去……

后来,我就读于师范学校,“三笔字”基本功是必修的功课。就在那时,我初步感受了不同书法字体的美,也渐渐喜欢上了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隶书,端庄工整、饱满方正的楷书,超然脱俗、飘逸不凡的行书。各种书体,有的工整精巧,有的轻重顿挫,风格多样,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魏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擅长行书。有一天,他在依山傍水的会稽山山脚笔走龙蛇,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获得“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只是王羲之不知道,如今的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写字早已没有了精神寄托,没有了笔墨情怀。

怎样让小学生对写字产生兴趣?

我带学生了解书法历史上有趣的故事。据说,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练一个“太”字,竟练了10年之久。因为,有一次,王羲之在他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王献之的母亲看后感叹道:“我儿练字这么多年,只有那一个点写得像羲之啊!”王献之从此加倍努力,终于成为与父亲比肩的书法大家。

我带学生在自然中感受书法之广博。王羲之小时候随卫夫人习点,卫夫人教他感受石头坠落万丈深渊时的瞬间,力量、速度、重量相交错杂。“高峰坠石”,是中华文字的力量与速度。卫夫人教给王羲之的横是天上白云排开的线条,有柔中带刚的气度。一笔横在宣纸上缓慢晕染,然后深深地融进宣纸的材质里,成为一排似云的画符。“千里阵云”,是中华文字的宽广与包容。卫夫人教给王羲之的竖是黄山的松,是华山名不见经传的枯藤,都是那样的粗壮挺拔、无依无靠地竖立。它就像年迈而健康的老人挺直的背脊,岁月给它刻下了沧桑,它却仍安如泰山地屹立着,千百年来未曾改变。“万岁枯藤”不再只是自然界的植物,而成为汉字书法里一根比喻顽强生命的线条。“万岁枯藤”,是中华文字的坚毅与不屈。

“高峰坠石”“千里阵云”“万岁枯藤”……在书法里,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笔画,而且是借着书写来领悟天地之美,领悟万物生长的艰难,领悟空间和时间的辽阔无垠。书法之美源于自然。可见古人对美的理解和创造。

怎样培养学生对书法的欣赏力?

我带他们欣赏颜真卿的《祭侄稿》,向学生讲解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有了这些做铺垫,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它淋漓的墨迹、痛苦的线条、倔强的笔触感动了。满篇的汉字,都在长叹和哭泣;而在长叹和哭泣声中,傲然筋骨又毕现无遗,足以顶天立地。这是中国文化史上唯一用生命符号勾勒出最伟大人格的一幅作品。这种最伟大的人格,刻画了一个英雄的时代,英雄的家庭,英雄的文人。幸好有它,让盛唐即使破碎也铿锵有声。

我带学生欣赏清新飘逸的《兰亭集序》,感受到线条的美与灵动。整幅字迹如高山细流,绵长曲折,细观文内十几个“之”字,竟各不相同。“之”字头上的那一“点”,更令人拍案叫绝。王羲之写得如此曼妙和随意,宛若自然天成。学生说:“在这幅作品中,我可以闻到花香、茶香,可以听到鸟语、人声、流水声……”那些都是兰亭,绝非只是笔墨兰亭。那笔的流连还在,却又有了可亲的生活缠绵。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

鲁迅先生说:“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有时候,教育的幼苗就这样悄悄地播进学生的心田。或许,这就是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我愿意和学生一起徜徉在笔墨世界中,一起耕耘这充满希望的土地,撒播充满墨香的种子。如今,它已生根发芽,正逐渐在学生的心中茁壮生长。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