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走进阅读 滋润心灵 图片新闻 新思维、新课堂、新篇章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系列报道(8)】

新思维、新课堂、新篇章

——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实践

□ 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 袁丽 邱敏

2007年,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在潍坊市、临朐县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开启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活动。该实验是紧扣语文教材各单元的内容设置而进行的课内大阅读的实践与研究,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临朐县教科院的窦桂娟老师引领我们提出了“主题单元模块教学”,对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整合主题丛书与其他阅读资源,将课堂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融会贯通,集结为一个个主题单元学习内容,再把一个单元分为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习作三大内容模块,每个模块由不同的课型组成,课型围绕教学目标层层设计、紧密关联,做到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步推进,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提高,从而达成单元教学目标的一种备课方式与教学操作范式。

一、重视预习达标,提升课堂效率

预习是学习新课之前的准备,是语文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在单元模块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预习达标课是针对整个单元学习内容的预习课,也是每个单元学习的起始课。它包括认字词、读课文、知内容、提问题、查资料5部分,在每项学习任务后都有相应的自学要求与评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预习能力存在很大难度。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而且理解力尚浅,因此,教师必须如教小孩学步一样,手把手地指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预习,教师及时检查反馈,确保每名学生都明白预习作业应该怎么做后,才能放手让学生试着自己依据预习提示进行预习。要慢慢从一篇课文的预习延伸到一个单元的预习,循序渐进,由扶到放,让低年级学生逐渐学会预习。

对中高年级往往采用自主预习任务单和导学案等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单元学习之前,由教师制定学习任务单,后期学生有所领悟后,可以由师生共同制定学习任务单,也可由学生制定、教师指导。首先,学生在任务单的引领下对整个单元阅读内容进行自学,然后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学习达标、互助学习,最后由教师进行单元预习达标检测、反馈。

预习达标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互助学习的良好习惯,也能节省更多时间,保证学生课堂上对阅读资源的阅读、积累效果,真正实践“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

二、单元模块备课,注重整合教学

“单元模块教学”针对本单元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与生成,强调一个模块内主题学习内容的整合推进,以求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着眼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着重学生“学”的过程。

整个单元设置单元教学目标,每个模块又设置模块教学目标。“模块”只是依据具体的课时目标、任务等进行的大致区分,教师在围绕这种模式整合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单元的特点等灵活调整、修改。例如,六年级上册《桥》一课,我们尝试过不同的整合方式。

整合一:以本单元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这一特点,我以《桥》作例文,学方法,辅之《丛书》中的《交接》《假币》进行整合,体会小说结尾设置悬念、出乎意料的特点。

整合二:以“读小说,关注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语文要素,同样以《桥》引领,感受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形象,辅之略读课文《在柏林》和《丛书》中的《苹果树》拓展,使学生感受到小说中环境烘托的重要作用。

两种方式的侧重点不同,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一目了然。这也正是单元模块教学的魅力所在。

三、提高整合能力,合理取舍内容

单元模块教学是对语文课本每个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整合主题丛书与其他阅读资源。所以说,单元整合之下课堂容量变大,在强调教师解读教材、整合资源能力的同时,也要求教师有大胆取舍的艺术智慧。如“走进童话”这一单元,通过预习,学生会发现《去年的树》中的小鸟的三次寻找、《小木偶的故事》中的小木偶却遇到了三次误会、《巨人的花园》却发生了三次变化、《幸福是什么》里面三个青年对幸福的三种解释,从中发现了童话的故事情节具有一波三折的特点。其实,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是按专题编排的,悉心研读就会发现一些共性的特点。再比如,对一个单元生字词预习的达标检测,不是将全部的生字词逐个检测,而是要结合目标、学情等挑重难点,有智慧地、以点带面地进行检测、反馈。教师基于目标,一课一得,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立足语用,渗透人文,整体建构,及时反馈与反思。

四、结合学段重点,灵活分配课时

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针对不同学段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方面侧重点的不同,灵活调整单元整合教学的课时。单元模块教学的课时可以进行如下分配。

(一)低年级

第一—第三课时:单元集中识写。明确主题,读通本单元的课文,进行集中(分散)识字、归类写字以及范写指导。

第四—第六课时:主题阅读。学习教材中的课文和《丛书》中的相应文章。

第七课时:主题活动。学习“语文园地”,整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第八—第九课时:自由阅读。合作阅读《丛书》中的其他文章,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识字量。

(二)中高年级

第一课时:预习达标。明确主题,认字词、读课文、知内容、提问题、查资料。

第二课时:例文引领。选取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和《丛书》中的两篇范文进行方法引领学习。

第三—第四课时:自读提高。在例文引领课的基础上,结合单元语文素养专题完成单元中1—2课略读课文的学习,并拓展阅读《丛书》相应版块中的1—2篇文章。

第五课时:群文阅读。自主、合作阅读《丛书》中的文章或其他整本书的阅读材料,并做好批注,进行交流汇报。

第六课时:读书汇报。围绕《丛书》某个单元或整本书,我们按照以下流程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兴趣、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培养习惯——小组交流、相互协作——课堂展示、成果激励。在课堂展示交流环节中,话题可以从学生的阅读中获得,也可以随着阅读的深入不断生成。比如,交流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的感受;通过阅读封面、序言、目录等内容,让学生学习系统读书的方法;通过交流英子的成长经历,让学生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进一步体会怎样抓住童年生活的一件件典型的趣事来进行写作。

第七—第八课时:主题实践。主题实践的模块是对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练习与实践。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基础练习、阅读与习作等方面的生活体验、社会实践等。

第九—第十课时:主题习作。教师根据主题单元的阅读内容,开发设计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与生活化习作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随笔写作、赏评。主要包括3种课型,分别是情境随笔课、随笔评改课、随笔展示课。

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训练重点,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丛书》的引领下进行大量拓展认字,采取多种方法达成识字、写字目标。中年级段则承上启下,在低年级段基础上,在教材中精读一篇课文的引领下,进行《丛书》的主题辐射阅读,为高年级段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打基础。高年级段则对整个单元、整本教材进一步进行整合处理,整体上推进《丛书》及其他阅读资源的批注阅读。

我们坚信,只要把握好课标,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课本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每天和学生一起阅读,一定会迎来语文教育百花盛开、硕果累累的时刻。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