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 情境化教学“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 图片新闻 将“听说读写”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用明亮的眼睛感受世界的精彩 引领学生进入体验的乐园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情境课堂】

情境化教学“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

□ 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隋凤丽 荣成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 许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是一种唤醒和点燃,在唤醒中成就学生的成长。走向深度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通过高质量的问题驱动思考,唤醒和点燃课堂。而情境是问题的载体,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从本质上讲是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强调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时,知识才能转变为素养,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他们的思想高度。

问题情境化,在对话与共识中实现价值引导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在心智发展不成熟,对社会环境不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被舆论带跑。教师要想防止发生类似事件,就必须及时掌握时事热点,关注热点新闻,并观察事态走向,引导学生对事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至于酿成大错。可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学生时代的一剂预防针,要给予学生抵御外来入侵及影响的免疫力。

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二框《休戚与共》中有一个插图《蹲下去》,我选取了3幅图片:面对乞讨者,第一个人漠视走过,第二个人将钱扔下,第三个人蹲下去把钱放下。这3个场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联结,引发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褒贬自明。第十课第二框针对“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个话题呈现两个截然相反的画面:一是一位老人突然晕倒,路人漠视走过;二是几名中学生为一位雨天摔倒的残疾人打伞,并及时拨打120。两幅画面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价值判断。

用身边的实例或者所见所闻,以实际生活中形象、鲜活的画面,引发思考、讨论、对话,触动学生,实现道德实践的行为指导和价值引领。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使得课堂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情境热点化,

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挖掘学生感兴趣、联系社会生活热点的主题材料提问,促使学生关注和思考,形成轻松和谐、充满生机的互动性课堂。这是保证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键。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课《享受学习》时,教师可以这样处理:播放关于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然后借助疫情期间《借网上课》的视频材料导入,提出一系列问题进行导学。“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很多同学开启了不一样的求学模式。请分享你宅在家里学习期间的表现。”“古有匡衡凿壁偷光,今有学生借网上课。视频中的‘刷屏女孩’能享受像你一样的学习环境吗?你认为‘刷屏女孩’为什么要如此苦读?”“‘刷屏女孩’带给你怎样的触动?”

教师利用关注度很高的疫情材料创设情境,从学生的角度切入提问,让学生有话说、说得透,既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兴趣和自我展示的信心,又加深了其对学习苦与乐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热点多角度,拓展思维,拓宽视野

对热点材料可以多角度开发设问,促使学生活学活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从国家到地方,众志成城,举国抗疫。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不同角度的素材。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设问。例如:从疾病的预防角度设问:“疫情下,如何关注健康、关爱生命?”从疫情的起因设问:“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从中国疫情的迅速缓解设问:“中国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得益于什么?”从中国分享抗疫经验设问:“中国在世界上树立了怎样的形象,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热点材料的充分挖掘和多角度设问,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适用。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