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后疫情时代”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管理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威胁。随着抗疫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进展,中国逐渐进入“后疫情时代”,社会关注的侧重点也从应急性的传染病防控转向常态化的体育健康管理上来。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强其体魄、健其心志、提升其免疫力。
疫情下的中小学生体育健康活动开展情况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中小学生的体育健康活动开展分为两个阶段:疫情较为严峻时的居家隔离阶段,疫情得到控制后的户外活动恢复阶段。
在居家隔离阶段,体育活动开展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家庭体育。隔离期间,国家体育总局要求各地体育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疫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倡导居家科学健身。二是线上教学。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的号召,利用国家网络云课堂、教师线上直播教学的方式,组织隔离期间教学。
在户外活动恢复阶段,学生已经回归校园。以此为契机,教育部要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积极有序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其免疫力、疏导其心理焦虑,切实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
中小学生体育现状
目前,中小学生体育仍存在代际教育不科学、在校教育不重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代际教育不科学。家庭体育方面,很多家长在子女隔离期间并没有积极响应体育总局的号召,组织孩子进行科学锻炼。线上教育方面,多数体育教学的远程教育仅以“学校制定项目和指标,家长督导完成”的方式进行,机械性的指标数字表面上使其完成了运动,实际上打击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校教育不够重视。一方面,部分中小学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仍然存在,对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中小学校园体育运动训练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在体育教学中难免发生运动损伤。部分学校领导怕出事,禁止校内外各项体育活动。
教育资源不均衡。一是城乡体育资源不均衡。目前,乡村体育还存在教育观念落后、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体育场地器械经费短缺、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短板。二是教育人才不均衡。一边是语、数、英等文化课程师范生竞争激烈、就业难,另一边则是中小学面临体育教师短缺、招聘数量不足的问题。三是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区位不均衡,如新规划的体育基础设施往往分布在地块较偏但人口密度低的新建设区域,人口稠密的老旧城区反而鲜有体育设施。种类不均衡,如有些地方斥巨资建设的网球场、高尔夫球场大面积闲置,而篮球、排球、乒乓球场地往往供不应求。
改善路径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体系化。第一,改善体育教师从业环境,切实解决体育教师“风险大、待遇低、负担重”的问题。第二,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素质。第三,加强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促进体育资源的均衡化。第一,加强乡村青少年体育。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城市与农村之间体育人才交流、流动;鼓励社会公益组织投入资金,为边远地区招募体育教师。第二,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方面,要保证体育设施的规划质量;另一方面,要保证体育基础设施的服务质量。
推动学校体育的科学化。第一,坚持“智体并举”,提升体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第二,增加体育课时,建议中小学体育课分级授课。第三,开展特色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