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让家务劳动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 卓长立:家务劳动成就美好人生

第4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4

卓长立:家务劳动成就美好人生

□ 记者 王京礼

“让家务劳动教育走进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定期到家务劳动基地开展劳动实践。”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卓长立建言。

这一建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参加哪些家务劳动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如何调动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积极性?”“如何用制度保证家务劳动教育健康发展?”……

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家务劳动教育问题,本报记者近日对卓长立进行了专访。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参加适宜的家务劳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我省即将发布《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这是指导我们“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那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到底参加哪些适宜的家务劳动,才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呢?

为让蔬菜顺利过冬,山大附中初一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制蔬菜大棚,为菜苗建起“温室”,为它们遮风挡雨。(牛勇/摄)

卓长立有这样一份调研“课程”——

2—3岁:自己扔尿布,丢垃圾进垃圾桶,整理玩具。

3—4岁:自己使用马桶、洗手、刷牙。浇花,玩具归位,喂宠物。饭后收拾碗筷并放到水池里,把脏衣服放到脏衣篮,把家长叠好的衣服放回衣柜。

4—5岁:擦桌子,摆餐具,饭后收拾好桌子。自己准备第二天穿的衣服,铺小床,叠被子。帮爸爸、妈妈拿拖鞋。择芹菜、菠菜、香菜等简单的蔬菜。

5—6岁:扫地、拖地,洗自己的碗盘。有条件的家庭,孩子要把自己洗好的碗盘放入碗篮沥干或放到洗碗机里。准备带到幼儿园去的小书包和用具,简单收拾自己的房间。

6—7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的家务劳动要求,在家长的帮助下洗全家的碗筷。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帮助大人择菜并进行简单清洗。

7—12岁:学会做饭,清理洗手间,会用洗衣机洗衣及晾晒衣物,分担常规家务劳动。

13岁以上:熟练掌握以上家务劳动内容,能独立承担打扫、洗涤、收纳、做饭、照顾老人、管理家中动植物等工作。家务劳动成为孩子日常劳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起调研这份“课程”的初衷,卓长立讲了一个故事和两项研究成果——

广州一对父母,自从孩子懂事后就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每天,孩子的耳边充斥着父母的唠叨:“专心学习。”孩子读初中了,父母把孩子送进一所寄宿制学校学习。在这所学校,孩子不会叠被子,不会打扫宿舍、教室的卫生,更不会洗刷自己的衣服、鞋子,就连去学生餐厅买饭都需要老师和同学代劳。一句话,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因此,孩子经常被同学嘲笑。孩子羞愧不已、孤独无奈,跳楼自杀了。

在万分痛心的同时,卓长立查阅了一些研究资料。其中的两项研究成果让她陷入了深思。国外某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孩子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两万个家庭进行的调查也表明,热爱家务劳动的家庭比不热爱家务劳动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这说明,热爱家务劳动的孩子,动手能力、服务意识、性格习惯和创新能力都很优秀。

由此,卓长立调研出了这份家务劳动教育“课程”。 

有两个例子能佐证她的这份“课程”行之有效。

例一:济南市某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女生,今年10岁。以往,她不爱做家务,导致做任何事都拖拖拉拉,学习成绩总是难以提高。她的妈妈按照卓长立“7—12岁”儿童家务劳动课程指导其做家务。结果,不到半年,这名女生不但迷恋上了家务劳动,还由此激发出了高涨的学习积极性。

例二:济南市某小学六年级的一名男生不爱做家务,在班主任和家长的耐心引导下,按照卓长立“7—12岁”儿童家务劳动课程做家务。半年后,他竟迷恋上了家务劳动。随之,思想竟神奇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天,孩子的外公突患脑血栓住进了医院。等到了星期六早上,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您天天在医院里照顾外公太辛苦了。这个周末,我去医院照顾外公。”说着,孩子提起妈妈给外公做的早餐就跑到了医院。他把外公扶起来,自己半坐在病床上,一勺一勺地给外公喂稀饭,还不时地用餐巾纸擦拭外公的嘴角。追到医院的妈妈看到这一幕,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调动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的责任方应是学校和家长。学校转变家长的观念,家长就能引导孩子热爱家务劳动。”卓长立这样建议。

这一建议颇有道理。

学校如果每年都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妈妈课堂”,聘请国内一些对家务劳动教育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给学生家长举办“家务劳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家务劳动助力孩子拔节生长”“家务劳动能成就孩子美好人生”之类的讲座;在讲座中,如果专家、学者能运用大量正、反两方面的“家务劳动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事例,对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醒家长“家务劳动能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苦口婆心地引导家长,那么家长的思想肯定能得到解放。

山大附中举行了首届“玉米嘉年华”。初一与初二的学生一起采摘玉米,共享玉米种植技巧,摘下一个个金黄的玉米。(杜团章/摄)

某校一名学生的妈妈过去眼里只有孩子的学习成绩,因而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不让孩子伸一下手。结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强人意。在有关专家及学校劳动教师的引导下,这位妈妈尝试着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慢慢地,孩子爱上了家务劳动,随之而来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许多。这位妈妈激动地说:“家务劳动真的能让孩子拔节生长。”从这个意义上讲,各地、各学校帮助家长解放思想是首要任务。

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做一些“功课”。

每所学校如果每个学期都能举办几次“家务劳动经验分享交流会”,家长们一定收获满满。会上,家长们可以无所顾忌,畅谈自己解放思想、言传身教、正确引导孩子热爱家务劳动的经验、体会、收获,谈孩子在热爱家务劳动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故事。眼里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引导孩子做家务劳动的家长一定会脸红、流汗,自惭形秽。“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不用任何人做工作,这些家长就会顺应大势,改变思想,把引导孩子做家务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家长有了积极性,就会想方设法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所以,身边榜样的开导也是很重要的。

学校的引导很重要,家长对家务劳动教育的认识更重要。

一名女生的妈妈过去是资深媒体人。女儿每天放学回家或周末及其他节假日,她总是当着女儿的面做家务。每次做家务,她的脸上总是荡漾着满面的春风,欢快的小曲在房间里飘荡。无形中,她向女儿传递了一个愉快的信号:家务劳动是一种享受。对此,女儿十分好奇:“妈妈,做家务不累吗?”“累,但妈妈很快乐。”“为什么?”“因为家务劳动能锻炼人,更能成就人。你看,咱的房间被妈妈收拾得干干净净,看起来多舒服啊!”闻听此言,女儿稚嫩的眼睛里直放光。从此,6岁的女儿开始洗碗;8岁的时候,女儿承担了家里晚餐的洗碗工作;10岁的时候,女儿开始给全家人做晚饭。这些都做完了,才去做功课。现在,这名10岁的小女孩做的美食“人见人爱”,成为名副其实的“小美食家”。仅土豆泥一项,小女孩就能做出草莓味、菠萝味等8种口味。当她把带女儿做家务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家长时,一些家长开始效仿。后来,有些孩子变化很大。一对年轻的父母听了她的建议,让7岁的儿子开始学习做饭。现在,这个孩子成了“小美食家”,不但做饭很有天赋,学习兴趣也大大提升,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鼓励。后来,这名男生经常研究英文菜谱。8岁那年,他的英文词汇量有5700多个。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是十分重要的。

还有一名小女孩的妈妈,她的做法更为经典。

小女孩的数学成绩不太好,也不爱做家务。于是,她的妈妈就趁女儿下午放学或周末、节假日等时间,让女儿到楼下的超市买瓜果蔬菜。有一天,她让女儿到超市买2斤3两豆腐。她根据提前到超市打探来的豆腐价格,先让女儿算出买2斤3两豆腐需要多少钱,再让女儿去超市买。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女儿的数学成绩提高了,也爱上了家务劳动。相辅相成,女儿的进步很神速,连年被学校评为“劳动标兵”和“学习标兵”。因此,父母的正确引导也是“必修课”。

有了上述措施,家长引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

■用制度规范家务劳动教育健康发展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评价孩子的家务劳动成效。” 卓长立建议。

山大附中首届“小麦节”开幕,初一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以班级为单位分行,开镰收割。(杜团章/摄)

例如,一所学校用制度规定家长每日把孩子做家务的成效反馈给学校,学校每天都将其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档案里,期末根据学生的家务劳动积分评选“最美家务劳动者”,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这样的精神激励就是最好的评价。又如,一所学校发动家长引导孩子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家长配合学校,并把竞赛成绩反馈给学校,学校据此评选“家务劳动小标兵”“家务劳动小能手”。这样的评价非常有意义。

学校要把学生的家务劳动评价纳入对学生的总体评价,如此一来,学生热爱家务劳动的积极性就会被彻底激发出来。

然而,由于受师资、安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困扰,各地、各学校的家务劳动教育难以有序开展、健康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和各类学校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政府要给学校配足配齐指导学生开展家务劳动的教师,学校也可以从社会上聘请热爱家务劳动的家长及公益人士担任辅导员,组织、引导学生有效开展家务劳动教育。对学校专职家务劳动指导教师,学校要在评优树先、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以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学校要引导家长加强风险防控,时常对学生及家长开展家务劳动安全教育,引导家长给孩子购买人身保险。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建设家务劳动实践基地,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参加家务劳动实践的需求。学校要引导家长带领孩子到规范的家务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家务劳动教育。新闻媒体要加大家务劳动教育典型的宣传、推介,营造浓郁的家务劳动教育氛围。凡此种种,都要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引导。因此,应尽快开展家务劳动教育的立法工作。

如此,家务劳动一定能助力孩子拔节生长,一定能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