谫论强化国家课程执行力的校本实践
国家课程具有国家意志,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因此,强化国家课程执行力,高质量地实施国家课程,是中小学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中心工作。国家课程执行活动并不是在一个简单、封闭的环境下进行,而是在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中展开的。基于此,明确路径、聚力探索,多元互动、系统推进,就成为中小学加强国家课程执行力并取得成效的关键。
一、创建学校执行文化:强化国家课程执行力的首要条件
通过文化影响人的行为是强化课程执行力校本实践的关键要素。因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问题,而能改变人的意识、进而改变人的行为的只有文化,所以,只有将“执行”渗透到学校育人文化中,形成学校育人文化系统中的执行文化,才能在完成国家课程落实任务的过程中,对于为什么做、如何做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进入每个教师的头脑。因此,学校通过大力缔造课程执行文化,提供与教师课程执行力相匹配的文化基础,创设一种契合教师课程执行力提升的文化场域,才能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执行与有效落实。
在创建执行文化的过程中,学校要强化以下三点:一是加强国家课程政策宣传。课程政策宣传是国家课程执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有利于形成课程执行的舆论环境。学校通过开发利用一切宣传资源,如校园网、教职工大会、学校内教师易接触和感受到的各种宣传媒介,积极宣传有关的课程政策信息,使教师从心理上感受到加强国家课程执行力的氛围无处不在,以此提高对课程政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二是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做执行国家课程的模范。国家课程的执行要从领导做起,特别是校长,不仅要致力于学校执行文化的建设,更要凝心聚力建设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如果学校领导的心思、灵魂与学校融为一体,学校就容易成为一个执行力比较强的组织。三是重视激励机制的建立与运用。执行国家课程需要全校上下坚持不懈地努力。在执行与落实过程中,教师难免会出现热情减退、动力不足、疲惫应付的状况,因而加强激励机制建设至关重要。如以“发展”的眼光关注教师课程执行的效果,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课程执行的过程等。总之,学校要以办学理念为核心,注重从组织上、制度上、措施上、方法上建立和完善导向机制,科学地利用所有有利于国家课程执行的因素,创建并形成课程执行文化,从而为教师有效执行国家课程提供意识、观念和精神上的支持。
二、深化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国家课程执行力的关键步骤
课堂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更是落实国家课程的主渠道。引领教师深入学习、正确理解学科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强化国家课程执行力的重要途径。
其一,指导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良好的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与推进提供了蓝图。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所有课程执行活动都必须基于课程标准,以落实课程标准为己任,教学设计也必须如此。而重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促使教师摆脱传统的、单一的、易操作的教学设计模式,在不断磨砺中逐步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能力,就能为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其二,以先进教学理念引领教法学法变革。须知,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没有谁能够替代,教师能够做的就是创造学习机会,让课堂不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因此,积极营造自主快乐学习的环境,变“教室”为“学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运用对话、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其三,探索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课程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中探索实施的教学评价,其目的不只在于评价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更在于让教师发现学生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问题和差距,以此调整教学或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导向、自我实施、自我监控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效能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
三、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强化课程执行力的根本要求
课程是一座桥梁,连接师与生、连接教与学、连接学校与社会、连接当下与未来。课程更是一座价值宝库,道德的、智慧的、性格的、体质的、生存技能的等,都可以通过对课程的阅读来获取。所以,学校工作的核心,着力点牢固在课程实施上是大道正途。
首先,注重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即创造性地学习学科课程内容和学科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一是创造性地学习学科课程内容。能够创造性地诠释、适度地缩减与拓展、改造与建构学科课程内容,是衡量课程执行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对文本课程(教材、教参等)的改造,就应成为学校的主攻方向。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完全照搬教材和教学指导用书等文本课程,而是根据实际条件对既有文本资料进行适度的选择和重构,即改造文本课程。二是学科课程的创造性实施。毕竟,课程实施是执行国家课程的主要环节。对学科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其次,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是学校课程的基石,可以称为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融合地方、学校等多方资源,并优化三级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时间空间的关系,切合学校、学生实际,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文化个性,这便是基于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面,要突出以下两点:一是重视学科课程的整合;二是加强非文本课程内容的开发。特别是整合学科课程内容,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从主观角度来看,对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联结不同的知识体系,认识到知识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从而形成对客观世界一致连贯的认识;从客观角度来看,学生在未来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真实而具体的,是置于一定社会背景中的综合性的、跨学科的问题。此时,问题的解决并不能依靠单个学科的知识和思维,而是要依靠多元化的视角、跨学科的知识和开放性的思维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四、发展教师核心素养:强化国家课程执行力的重要保障
为不断强化教师认同新课程理念、转变自身角色的意识,有效执行国家课程,学校既有行政命令,又有政策说教,更有实践引领,才能促动教师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内涵,并从教育价值观念上认同执行国家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明确自身在国家课程执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使教师在内化理念中提升国家课程执行力。
以校本研修助推教师在学思践悟中提升国家课程执行力。学校要继续把“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作为校本研修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借助这三种活动形式充分培育发展教师课程执行力和教学力等核心素养。一是以自我反思促使教师自主提升课程执行力。教师在国家课程执行过程中,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既是提升课程执行力的内驱力,也是改变或完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的自我引领。二是以同伴互助推动教师团队提升课程执行力。建立同伴互助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既能够很好地突破教育资源短缺的瓶颈,又能给教师提供一个共同学习、相互交流、互助提高的机会。三是以专业引领促进教师在开阔视界、提升境界中发展课程执行力。教师通过聆听学术专题报告、感受专家的“坐堂咨询”、参与研修结合的专题培训、与专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开展听评课活动等,才能走出思想和思维的误区,才能正确执行国家课程。
给教师提供一个提升国家课程执行力的实践路径。基本的做法有两点:第一,对文本课程(教材)进行解构与整合,把学科课程的功能充分挖掘出来。教师在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由学科组依靠集体教研的方式整合教材,按照“适合”的整合原则,首先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其次适合教师教学。其实,这个路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具体实践。第二,指导教师在国家课程这一母课程下,探索实施“子课程”甚至“孙课程”。这样做起来容易突破。如数学学科可以开发微课程“口算长跑”“数学游戏”“数学故事”“七巧板”“作业资源库”“错题集”等。
(作者介绍:东营市教育局宣传办主任、市教科院正高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黄河三角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