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党史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同学们,井冈山上流传着一首歌谣:‘宛宛禾水绕山环,师长献盐英名传。莫道忠魂无觅处,浩气长存在人间。’它讲的是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张子清献盐的故事。”在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课堂上,中国烹饪大师王志兴一边准备食材,一边讲述张子清献盐的故事。1928年3月,在红军大部队转移过程中,张子清率领第一团担任掩护任务。战斗中,张子清的左脚骨被打断。那时缺医少药,只能用食盐清洗伤口,而且食盐极度缺乏。于是,战士们把自己攒下来的一点点食盐交给他用来疗伤。张子清将这积攒起来的二两食盐转交给医务所,让医务人员给负伤的战士清洗伤口。而他因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被截去一条腿,1930年因伤口感染不幸去世。
王志兴一边把这个红色故事讲给学生听一边说:“现在,食盐作为人民生活的一剂调味品,早已不是稀缺资源,在战争年代却极为珍贵。”随后,他向学生演示了相关菜品的制作流程和方法,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食盐。他总结道:“即使物资丰富了也不能浪费。用盐调味,更要用其得当、得法。”学生们听得格外认真,有的学生眼里泛起泪花。
这是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烹饪学院精心打造的“百年百味•味味道来”党史学习教育品牌课程课堂上出现的一幕。
这堂课,王志兴为学生讲解了食盐的基本特质和使用方法,从日常消毒到烹饪中的五味调和,特别讲述了腌制类菜品制作的腌制技法。结合红色教育主题,他又演示制作了井冈山地区的特色菜品“三杯鸡”。随后,在实习操作间,学生开始分组制作“三杯鸡”菜品。
在巩固菜品制作技艺的同时,党史故事带给了学生更加深刻的思想教育。“这节课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学习了食盐在菜品中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了腌制类菜品的技法。以后,每次做‘三杯鸡’这个菜品,我都会想起张子清献盐的故事。听完这个关于食盐的故事,我既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又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2020级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张帅说。
据该校烹饪专业的教师反映,选取党史故事作为切入点,赋予了课堂更为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这只是一个菜品和一个党史故事教育教学过程的相互融合。据介绍,该校烹饪学院“百年百味•味味道来”党史学习教育品牌,以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和《中国共产党简史》中的历史知识为主要内容,与烹饪专业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选取了100个菜品,在阐述菜品味道、讲解菜品制作工艺的同时,一道菜品结合一个党史故事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比如,凉拌荠菜特色菜品,与红军长征路上挖野菜充饥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特色毛家红烧肉菜品与中国革命征途中的艰苦岁月融合在一起,等等。100个菜品就是100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党史教育在该校不再空洞、乏味,变得格外有滋有味、生动入心,也更有高度、深度、温度。
“‘百年百味•味味道来’党史学习教育品牌,融合了专业课程教学与党史学习教育,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内容。不仅仅是烹饪学院,我校其他学院也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相融合,做到了形式活泼新颖,有温度、有内容,推动了我校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细、走深,直抵人心。”该校党委书记李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