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多些尊重
曾听一位教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级部例会结束,教研组长回到教研组后,笑着调侃道:“领导口口声声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一开会,我们为什么就得挨批?校长说我们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例会简直成了批斗会。”教研组长的话引发了大家的共鸣,教师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以往受过的那些批评。
上述现象属个例,可能不是普遍现象。但不可否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把教师假想为对立面、不尊重教师的现象却不是个例。有的校长自视甚高,总觉得自己的能力、见识和教学水平高人一筹,认为教师就得靠盯着、管着,以势压人或以权压人,不能平等对待教师;有的校长自命不凡,处理事情武断,做事有失公正、公平;有的校长对教师缺乏起码的尊重,动辄训人、扣发奖金。这样的校长缺乏对教师起码的尊重,使学校管理面临诸多矛盾,可谓危机四伏。
尊重,即保护他人的尊严,并庄重、虔敬地对待他人。校长大都是从一线干起来的,对一线教师的甘苦了然于胸,应该知道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最需要的是尊重。校长从事管理工作后,首先要学会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付出,尊重教师的爱好,尊重教师的权利。只有尊重教师的校长,才会受到教师的尊重。从这个角度上看,不尊重教师就是不尊重自己。明人萧瑄说:“和而敬,敬而和,处众之道。”管理者应时时记得: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尊重教师,就要让教师讲话。有的校长希望“我说你听”,不愿意听到刺耳的声音,对持有不同意见者往往表现出反感和不满情绪。面对不同意见或责难,校长要做到“心诚、色温、气和、词婉”;要宽容大度,虽然不赞同对方讲的道理,但仍听之、容之。就像伏尔泰说的那样:“尽管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学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新的教育方法,倡导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师一时未必认同。面对这种情况,校长不要轻易发火、训人,而要让实践说话。这也是对教师的尊重。给教师以时间,让教师闻之、见之、知之、行之,在实践中认识、感悟、理解、接受。
尊重人的前提是相信人。不相信教师,是学校管理中的忌讳。像“推门听课”之类的做法,就是不相信教师,也是对教师的不尊重。我们常说:“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事先不通知,不打招呼,就闯进教室,这表明,校长对教师缺乏基本的尊重,对学生也不尊重。试想:这样的管理怎么能够赢得教师的认同?这样的管理者怎么能够赢得被管理者的尊重?古语云:“尊人者,人尊之。”在管理过程中,校长只有时时处处想到尊重教师,管理才会有效和高效,才会实现上下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