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好奇心 融入新生活
好奇是人的天性。卢梭说:“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这种观点同样适用于智障学生。
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弱,好奇心不足,注意力不稳定;对抽象的文字,他们感知的速度慢、效率低;对生活缺乏热情与向往,心理上缺乏需要和追求,在认读和理解方面存在困难,以致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绘本为智障学生提供了多感官、多视角、多层次的阅读可能。因此,教师要运用绘本点亮智障学生的好奇心。
利用绘本,启发智障学生的好奇心
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接近现实的;越是单一的音节,越受智障学生喜爱。绘本《哇》就是如此。青蛙、小猫、小女孩因为遇见了各自害怕的动物而惊恐万分,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哇”的声音。这样就把突然受到惊吓时的心理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清晰的联想与回味。我带领学生欣赏《哇》时,每翻阅一页就故意大惊小怪地问他们:“这是谁?他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发出了尖叫声?”然后,满怀期待地去看学生稀奇古怪的表情和不明就里的哑然一笑。
《哇》形象活泼、表情夸张、动静结合,给学生们带来些许视觉和情感上的急剧转换。每个人物遇到自己害怕事物时的张牙舞爪、惊慌失措,以及蹦起来后的表情、动作也一模一样、如出一辙。这些表现都让我们感到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在此次绘本阅读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哇”的发音,更认识了“哇”这个字。
这本看似简单的绘本却呈现出别样的情趣,给学生还原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危险时最本能、最本真的样子,学生的好奇心不经意间就得以开启。
依托绘本,激活智障学生的好奇心
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的图书,其丰富的图画内容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老鼠偷吃我的糖》一出现就引起了学生们的惊奇探求。学生的兴趣、好奇思维被瞬间激活,他们的角色立刻得到转化。“告状”成为故事中的一条明线,引导学生轻松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
《老鼠偷吃我的糖》是一篇绕口令式的小故事。课堂上,教师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和学生们一起寻找被偷的糖果:“先生,我要告状。”“告什么状?”“告老鼠偷吃我的糖。”“小老鼠呢?”“被猫吃了。”“猫呢?”“爬上树了。”这种循环往复的故事结构让人迫不及待地持续追寻丢失糖果的下落。糖果找到了吗?没有。其实,答案就藏在绘本的题目里。
整个寻找过程中,学生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阅读状态,兴趣非常浓烈。因为故事本身能够让学生保持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借助绘本,发展智障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教学活动的关键。绘本中蕴藏着奇妙的故事与世界。讲故事、做游戏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好奇心的好途径。绘本《点点点》构图巧妙、语言简练、颜色鲜艳。随着学生阅读的积极参与,他们的眼、耳、口、手和脑都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很快就发现绘本里的“点”竟然会动,而且是和他们一起互动。只要手指一碰,很多色彩缤纷的圆点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画面、不同的色彩,让人目不暇接。
绘本的阅读价值在于通过眼睛来感染、透过好奇来发现,让智障学生在浅显易懂、童趣盎然的故事中欣赏角色行为,模仿人物故事,拓宽生活阅历,以此促进他们的多方面发展。绘本在给学生带来趣味性、挑战性和兴奋感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激发和保持。这样一来,他们主动认识生活的经历就更充实,融入生活的情感就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