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从孔子那里汲取教育的力量 抓紧补齐生命教育“短板” 乡村儿童课外读物少 让家长群“简单”点 擦亮校史文化标签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新闻热评 】

擦亮校史文化标签

□ 张学炬

4月22日,清华大学建校110年校史展览正式开幕。为迎接110年校庆,清华大学自去年起对校史馆进行了500多天的提升改造。完成改造后,清华大学校史馆新增了梅贻琦在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梁思成的入党申请书等实物原件,以及1937年校庆阅兵式等珍贵历史视频资料。开幕式当天,清华大学110年校史线上展览和校史党史资源特色库同时上线。

学校发展史既是一部文化发展史,也是一部精神发展史,凝聚着学校的办学追求,沉淀着师生的精神财富,是学校特有的文化标签。唯有擦亮它,才能唤醒广大师生的发展共同体意识,从而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地把学校发展好、建设好。

梳理好过往的校史,把发展的足迹展示出来、精神提炼出来,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育人品牌。一个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一所学校最难的就是办学定位。定位准了,明确了“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应做好什么、把发力点放在哪儿,就能做好守正创新,从而增强发展的自信。梅贻琦的毕业论文、梁思成的入党申请书等内含的精神追求、理想信念,是清华大学历史天空里的闪亮星辰;唯有把它们升入天空,才能照亮前行的路,给广大师生以精神引领。

今天的足迹就是明天的历史。因此,学校要把发展中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精心搜集、整理,永久收藏。如文化创设、校友捐赠、科研成就、科技创新、学校建设、中外交流、课程创新、重要著作、重大发明等,都可纳入学校发展历史之列,成为学校史料。

史料完备了,还要做好宣传解读工作,讲好学校发展的故事,提升校史的引领力、感召力、辐射力、带动力,使校史魅力四射。校史里流淌着学校精神发展的基因,既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又是珍贵的历史教科书,一定要用好、讲好,使之成为立德树人的载体。例如,要挖掘好校史背后的人文故事,找出其中蕴藏的德育因子、精神内涵,让学生了解校史,以校史为荣,进而传承文化,更好地塑造自己,让明天的校史以“我”为荣。

此外,要创新方式方法,让校史活起来、动起来,发挥出更大的育人价值。记录校史、保存校史,不只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育人。因此,既要做好文字的记录,确保翔实、规范、科学,又要用好音视频载体,让校史会说话、能唱歌、会自己讲故事,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下、学得好,真正把道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留下精神的印记。清华大学不仅注重线下的展览,而且注重线上的操作,让校史“飞”起来,使学生时时可看、处处能看,从而发挥出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就是一大创新。

名校有校史,普通校也有校史,不管厚重与否,都应用心书写、好好珍藏,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坐标、精神的宝藏。

(作者单位: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