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创造天性扼杀在“被整齐”里
近日读到张丽钧的一篇文章《被整齐》,我深有同感。
她在文章中说,她去几所幼儿园参观,每到一所,都看到孩子们被“整齐”地束缚着——他们整齐地走,整齐地坐,整齐地念,整齐地唱,整齐地睡,整齐地吃,整齐地倒背手,整齐地举手,整齐地洗手……军营般的整齐划一。在最不适宜整齐的年龄,他们“被整齐”了。
由此,我想到了当前家庭教育和某些学校教育管理中的“被整齐”。
很多家长为了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根本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有没有这一方面的天分,适合不适合那样培养,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一到周末或放学后,有的孩子极不情愿、愁眉苦脸地去学才艺;有的孩子出现厌学情绪,逃课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家长于是伤心、生气,亲子关系出现裂痕。
有些学校为了让校园内有秩序、好管理、看上去井然有序,便“创新性”地在校园里设置各种各样的“监督岗”,无处不在地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这本来无可厚非,可是有些规定却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学生进了校园后说话被扣分,学生走路不整齐被扣分,学生上下楼梯走错了方向被扣分,学生下课后做个游戏被扣分,学生偶尔忘记了戴红领巾被扣分……总之,只要不符合学校规定的“标准”就得扣分。于是,为了避免班级和自己被扣分,不让那些不知躲在何处的“高清摄像头”看见,本该天真活泼的学生被驯服得像一只只小绵羊,整日战战兢兢,进了校园后不敢高声说话,上下楼梯踩着画好的小脚丫图案走,课间不能做游戏、踢毽子、丢沙包……乍一看,学校里的确井然有序,可是学生心里的快乐、心灵的释放、生命的活力和童年的乐趣到哪儿去了呢?在这样“被整齐”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的创造力又能有多大呢?
就像张丽钧说的:“活泼自由的天性、羞与人同的搞怪、异想天开的捣乱……这些被我们齐刷刷剪掉的东西里藏着一个叫‘创造’的神啊!”
把生命的本真还给孩子吧!因为他们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