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实验学校 “深度阅读”开辟教师专业发展新通道
本报讯(记者 王京礼) 滨州实验学校探索教师阅读的有效途径,推进“深度阅读”,将教师读书与教育教学实践密切“链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该校将“教师阅读提升工程”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将读书列为教师发展的必修课,要求每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两本学科专业书籍。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每学年举办一次“书香园丁”评选活动。十几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爱读书、会读书的优秀教师。但他们也发现,对学术性强的教育理论书籍,教师们存在“不愿读”“读不透”和“读不深”的问题,导致阅读效果差,影响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校尝试走专业共读之路,推动学术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推动阅读、教研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读、悟、行”“三位一体”的知行融合。
为保证共读有实效,学校出台了《滨州实验学校“共读一本书”活动方案》。方案明确规定了共读目标、具体要求和活动评价办法。与一般的方案不同,这一方案不仅告诉教师们读什么,还指导教师们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怎么评价。为加深阅读理解,教研组长每周定期带领组内教师开展线上阅读交流会。会上,教师们就阅读中的疑问和感悟畅所欲言,在交流中产生共鸣,在争论中达成共识。“独行则快,众行则远。”领读员的每日领读和每周阅读交流会不仅促使教师们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还让他们在熟读深思和交流探讨中收获了真知灼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备课专业化》一书时,学校要求教师们不仅知其理论,而且不断内化、思考、实践、反思。通过阅读与研讨,教学设计“学习中心、基于标准、目标达成、学教评一致”的基本理念在教师们心中扎了根。各教研组在阅读环节完成后,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基本理念引领下,运用学到的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叙写、教学环节设计等关键技术,结合本校本学科实际情况,由备课组长带领,每人按照标准模板和操作要领尝试撰写一篇新学期的教学设计,并在教研组微信群或钉钉群展示。之后,教研组组长组织专题研讨会,针对教学设计中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具体修改意见。通过实践应用,教师们弥补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遗漏,通过研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了将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技术要领内化于心的目的。
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以问题为导向,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共读、共备活动。每天由一人打卡领读,做好读书笔记,按《备课专业化》所讲技术要领撰写一篇新学期授课内容的教学设计。比如,初中英语组根据《备课专业化》中“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案的技巧,针对某一章节的重难点,参照新课标,在教师各抒己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设计出详细、具体的学习目标。教师们利用思维导图等手段,针对重难点问题,针对课标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环节,集体撰写一份粗略的教案。教研组组长每周还会定期带领组内教师开展线上阅读与备课深度融合的交流会,进行交流、碰撞,在交流中产生共鸣,在争论中达成共识。有的教师针对自己特定的备课进行说课;有的则以试讲的形式接受同学科教研组教师的审核。在此基础上,教师们各抒己见,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每位教师集“集体之智慧”反复修改教案,形成自己理想的备课。
这样的阅读与“备好课”的深度融合,让教师们收获满满。老教师杨伟说:“《备课专业化》可操作性流程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年轻教师耿晓霞说:“《备课专业化》让我经历了三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新学期,学校又组织小学科学教研组的教师阅读《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一书,感悟创建“润泽课堂”的魅力。各班班主任则共读《正面管教》《人师的境界》,并且组织家长们读《正面管教》。通过阅读,“和善而坚定”成为班主任的“座右铭”,“好好说话就是好妈妈”成为家长最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