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大有可为”的“威海故事”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方区域的职业教育,如何做到“有为”?5月20日,在2021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上,威海用自己的方式,交出了一份答卷。
“智能制造”与“硬核支持”
“如果您想喝咖啡,只需扫描一下二维码下单,3分钟之内,我们的送餐机器人会准时送达。”开幕式当天,在职业教育博览会现场的威海展位前,记者看到一名穿着学生装的小伙子,正在热情地邀请蜂拥而至的参观者体验他们研发的“智能餐饮装备”。
据威海市职教教研室主任韩贤志介绍,以“智能制造”为主推品牌,他们此次参展的5所职业院校带来的都是实用性强、适于推广的“重量级硬货”。
“山东能够承办这次全国职教盛会,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备展的过程既是对过去多年实践进行反思与梳理的过程,又是对未来重新规划的过程。”韩贤志说。
在“蓝色海洋、康养结合、智能制造”等五大版块的展示中,由威海技师学院带来的智能餐饮生产线只是“硬货”中的一部分。该装备具有自组织、自维护、超柔性等特点。主要是通过使用信息网络、计算机、智能制造等技术,为客户提供智能化、标准化、个性化的餐饮体验。
“截至目前,我们已有12条智能餐饮流水线。通过专家鉴定,基本涵盖了中餐主要烹饪方式,可以制作200多种餐品,申报了50项国家专利。”韩贤志说,该项目成果得益于2018年威海技师学院与哈工大威海校区联合创办了威海智能装备研究院,投资2000万元开启了“智能餐饮装备”的研发制造。
“成果的背后,是政府的支持。”韩贤志认为,威海技师学院成果的背后,彰显的正是大力建设职教高地的“威海力度”。在严格落实财政资金保障的基础上,威海市设立了职教高地建设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校企合作项目推进、高水平专业建设等。对规划建设的急需紧缺专业,按设施设备投入不低于20%的比例给予补助;对进入省级以上的高水平院校、专业、职教集团、“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等项目给予200万元——500万元不等的奖励。一路奋进的威海技师学院,正是这些职教政策的受益者之一。
“爱之传递”与“心之选择”
“这是完全由我们临港职专师生研发的智能化包装生产线的装备。由低中高速装盒机、捆扎机、裹包机、装箱机、码垛机等几个系列产品组成的智能化包装生产线。” 随着参观者视线的转移,威海市临港职专党委书记宋国毅接过了话茬儿,眉飞色舞地介绍,“因为我们研发的智能化包装生产线可以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电子、机械等系列产品的包装,所以备受相关企业欢迎。”宋国毅说,走过10年的研发之路,他们现在服务的企业已超过100家,在同行业属于省内首创、国内领先。
“更重要的是,我们研发的这个装备制造平台是我们学校的一个教学平台,已经做到出人才、出产品。目前,我们正在与高职院校共同开发用于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校本教材。所以,研发的过程就是实现产教融合的过程。”据宋国毅介绍,目前临港职专在校内成立的威海新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从经理、副经理到员工等30人全部是学校的历届优秀毕业生。已有8年工作经历的丛斌斌说,他目前已是高级技师。
“这份工作,越做越觉得有意思。”丛斌斌告诉记者,他是宋国毅的学生段云宽的学生。“一份热爱,能在三代人之间传递,都是因为遇到了临港职专。”丛斌斌目前既是公司的一员,又是学校很多在校生的专业指导教师。他表示,未来在专业领域会继续向更高、更精、更深处不断进军。
据了解,宋国毅一家三口是名副其实的“职教之家”。丛兰秀既是他的爱人,又是他的同事。而同样是因为热爱,他的儿子宋玉光毅然辞掉了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做一名“职教人”。而今,宋玉光是威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校长、产品开发总监、机械制造专业硕士、山东省优秀校长,负责产品研发、核心技术指导、产品系列架构等工作的总体规划。
“问题导向”与“深度融合”
在“海水养殖系列”展区,记者看到威海市水产学校的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校长陈士涛告诉记者,“产学研用”一体化在该校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为充分发挥以海水养殖专业为核心的高
水平专业群优势,我们构建了立体交叉的多层次‘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新模式。”陈士涛说,学校利用制药技术专业优势,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同致力于现代海洋环保高科技产品的研发。譬如,校企合作研发的国内独家生产气态有效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水质处理、水产与畜牧养殖等领域,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能力。
威海市水产学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进行的探索,是威海市基于问题导向,围绕如何适应产业升级、企业更新,下大力气破解职业院校育人与企业用人“两张皮”问题的一个侧面。
以破解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两张皮”问题为例,威海市推出了三大举措。
——大力推行生产性实训。依托专业办企业,举办实训性生产企业(车间)。威海职业学院开发了一批生产运营性实训项目,组建了38 个学生经营的小微公司,组织师生在实战中提高技能。
——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威海市公共实训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 6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5.8亿元,可同时容纳5000人实训,目前主体建筑已完成。
——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以创建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不断推动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2020年,威海市有18个企业获得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产教融合型企业牵头组建或参与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职教集团,推动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我们希望,能以威海职教的‘硬核力量’成就每名职教学子的人生‘出彩梦’。” 韩贤志表示,这将是他们永远不变的追求。